2021年高中生物课时提升作业(七)一、选择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有关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2.(xx·福州模拟)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a>b>cB.b>c>aC.a>c>bD.b>a>c3.如下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时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D.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4.(xx·福州模拟)将洋葱表皮浸泡在7%的尿素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细胞液浓度下降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C.细胞壁受到破坏D.细胞膜受到破坏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6.(xx·江西百校诊断)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
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用高浓度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液泡为红色B.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内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8.(xx·厦门模拟)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9.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关闭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很快自动复原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式为b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D.线粒体内膜的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11.植物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保卫细胞构成。
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导度变大;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导度变小。
现将一块放置在清水中的叶表皮取出,完全浸入甘油后,立即检测该叶表皮的气孔导度,可能的结果是( )12.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40分)13.(18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14.(22分)(能力挑战题)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
②。
③。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解析】选C。
细胞失水,导致水分从细胞液流向细胞质基质,再流向细胞间隙,而水分通常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流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所以浓度高低是细胞间隙的浓度>细胞质基质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3.【解析】选C。
应比较甲乙两侧溶液的摩尔浓度:甲侧和乙侧分别放入的是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葡萄糖的摩尔质量小于蔗糖的摩尔质量,故葡萄糖溶液比蔗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大。
所以,开始时水从乙侧扩散到甲侧,液面甲先高于乙;由于葡萄糖能够通过半透膜由甲侧向乙侧扩散,乙侧浓度不断上升,水从甲侧扩散到乙侧,甲侧液面逐渐下降,乙侧液面不断上升,最后乙侧液面高于甲侧液面。
【易错提醒】在分析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信息:(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大,低的一侧渗透压小,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均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4)两侧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物质。
4.【解析】选B。
尿素是植物细胞能吸收的营养物质,但细胞对尿素的吸收速率远小于对水的运输速率。
将洋葱表皮放入较高浓度尿素溶液中时,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同时尿素分子不断地被吸收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5.【解析】选C。
该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
6.【解析】选D。
胭脂红是大分子物质,植物细胞难以吸收胭脂红。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经死亡,胭脂红就能进入细胞内。
7.【解析】选B。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是运动的。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通透性大小与许多因素(如温度等)有关,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方法技巧】与生物膜有关的内容归纳(1)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
(2)膜的不同功能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3)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4)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5)膜的生理功能:选择透过性。
8.【解析】选D。
影响水分子扩散的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渗透压相等,但加入麦芽糖酶后,B侧的渗透压将大于A侧,B 侧液面上升。
9.【解析】选D。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开放,A选项错误;蔗糖不能进入保卫细胞,B 选项错误;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不会出现质壁分离,也就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选项错误;保卫细胞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因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D选项正确。
10.【解析】选D。
不同的生物膜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如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细胞膜上没有。
11.【解析】选D。
从清水中取出叶表皮,完全浸入甘油后,保卫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气孔导度变小;随着细胞吸收甘油,保卫细胞又重新吸水,气孔导度变大。
故气孔导度有一个先变小再变大的过程。
12.【解析】选D。
图1显示,淀粉不可以通过半透膜,葡萄糖可以。
甲装置中,实验开始时,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直到两侧的水分子平衡,故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不断上升而后保持不变。
乙装置中,起初,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导致图乙中水柱b上升,随着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
13.【解析】(1)由图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下降,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新陈代谢需要氨基酸合成相关的蛋白质,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尿素,且含量不断增加,尿素是氨基酸含氮部分在肝细胞中产生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