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必修1 5.3细胞呼吸(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ATPB.H2O和CO2C.H2O和丙酮酸D.乳酸和ATP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酵母菌在进行细胞呼吸时一定释放CO2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3.(2013·聊城模拟)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缺氧状态,此时其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分解提供的( )A.二氧化碳B.葡萄糖C.酒精D.乳酸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5.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叙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需酶参与B.能释放CO2C.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D.能生成大量的ATP6.(2013·福州模拟)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7.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关于“自体保藏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8.在某恒定的温度条件下,测得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9.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C.6部分来自叶绿体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10.下列有关图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研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B.实验前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C.微生物发酵时的呼吸作用强弱受温度影响D.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在此装置中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28分)(能力挑战题)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图甲。

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原理是__ 。

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可以说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为什么?__ 。

(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则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_______,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和实验二在设计上均有不够严谨之处,可能会干扰对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请给予修正:__ 。

修正的理由是:__ 。

12.(22分)(能力挑战题)(2013·安庆模拟)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图2表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的实验装置。

请分析回答:(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 __,物质E表示________ 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 。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

(5)为校正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A。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H]、丙酮酸和能量,第二阶段产生[H]、CO2和能量,第三阶段产生H2O和能量,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均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贮存,因此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ATP。

2.【解析】选D。

细胞呼吸是活细胞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均有CO2;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

3.【解析】选B。

细胞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能量。

4.【解析】选C。

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置于相同且适宜温度下的甲、乙两装置中前者产生的CO2比后者多,因此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不相同。

5.【解析】选D。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在细胞内均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但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

6.【解析】选B。

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以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由于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无氧、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以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栽种庄稼时要多疏松土壤,以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7.【解析】选C。

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有氧呼吸被抑制越严重,但无氧呼吸的强度会增大,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会增多,其产物酒精或乳酸也会伤害植物细胞。

8.【解析】选B。

由题中表格可知,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0)时释放的CO2为20.0 mg/(100 g·d),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CO2最大值为18.0 mg/(100 g·d);氧气浓度为6%时,由表中数据不能确定氧气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对比关系,故不能判定细胞呼吸类型;氧气浓度大于18%后,CO2释放量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故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将表中数据以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则可看出D项是正确的。

9.【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①明确有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

②掌握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

(2)解题关键:判断有氧呼吸产物3、7、8的名称,由此推出5→7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3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析】选C。

从图中判断1~8依次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H]、O2、H2O和能量。

丙酮酸产生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约40%储存在ATP中,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晴朗的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很强,不仅充分利用了线粒体产生的CO2,还要从外界吸收CO2,同时其产生的O2除了供线粒体利用外,还有剩余,释放到大气中。

10.【解题指南】本题要全面分析装置图各部分的作用,特别是图中给出的是微生物,没有具体指哪种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是不确定的。

【解析】选A。

本题迷惑性较大,易误认为此装置是探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其实此装置也可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A项错误。

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B项正确。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弱会受温度等条件影响,C项正确。

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可能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能进行无氧呼吸,D项正确。

11.【解析】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是设计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一般是根据自变量的作用、因变量得出的原因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来写出实验原理。

实验一中马铃薯块茎碎屑中的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氧气又被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物(CO2)是因变量,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检验CO2的试剂。

CO2的积累会造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不一定是呼吸速率加快,可能是呼吸时间长,CO2积累所致。

实验二是探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若产生酒精和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会变色。

若产生乳酸,则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

为消除实验误差,对马铃薯块茎要消毒,对实验装置要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因为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产物不同。

答案:(1)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在有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不可以,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马铃薯块茎产生的CO2总量较多引起的(2)探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类型不变色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3)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B瓶和C瓶组装之前均需做灭菌处理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呼吸类型,它们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结果12.【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1)图1中A、B、C、D、E分别是丙酮酸、CO2、[H]、O2、酒精。

①④③依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①②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

(2)KOH溶液扩散到筒状滤纸上,增加吸收CO2的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