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
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
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
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
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
格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四是开拓乏术,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
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 笔者
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
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
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
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
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
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
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
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
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1500字)。否则,阅
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
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
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
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
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
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
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
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
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
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
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
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
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
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四、发挥想象,创设作品形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
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
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
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
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并体现
着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
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
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一、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
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
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
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
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
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
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
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
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
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
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
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