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第一篇: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在家庭康复训练方法艾比布拉。
阿布力孜 10090520119特殊教育目的:智障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很多的帮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发展该方面的技巧与能力,通过患儿在有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以实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
更衣作业训练:正常孩子约在一周岁时开始配合穿衣,如将脚伸出穿鞋子,胳膊伸出穿袖子。
约在一周岁半时开始有意识地脱鞋、脱袜,两岁时会脱宽松的衣服,3岁时能穿上宽松的衣服。
5岁时除了困难的步骤如系鞋带,一般能够完成穿脱衣服的动作。
脑性瘫痪患儿由于运动功能障碍,穿脱衣服常很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耐心对患儿进行更衣训练。
1)更衣时的体位:在对一个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更衣训练时,身体的体位很重要,因仰卧位时易使患儿身体僵硬、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在给此类患儿穿衣时,可采用侧卧位或让患儿爬在治疗师的腿上进行。
也可让患儿采取坐位,或让患儿坐于墙角,以帮助其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而由患儿自己完成穿衣动作。
用做更衣训练的衣服要宽大、简单容易穿脱。
训练时可利用辅助用具或给予一定的帮助。
多利用胶带、拉锁或按扣来代替扣子、带子。
尽量鼓励患儿自己做。
2)更衣训练的方式:因脑性瘫痪患儿障碍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宜采取统一的训练方法,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有一些原则应该遵守。
如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宜先穿偏瘫侧。
应将衣物放在患儿能看见或易取到的地方。
如上肢有屈曲痉挛,应先对上肢进行缓慢的牵伸,然后再将其带人衣袖内。
遇下肢伸直痉挛时,治疗师可将双手置于患儿的下腰部并轻轻用力,使其上身前倾,髋、腿屈曲,然后,再进行衣物的穿着。
对于经常将衣服穿倒或穿错左右鞋的患儿,应在衣服或鞋子上做其能够识别的提醒标记。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用具或对衣服进行改良,如用松紧带代替裤带,尼龙搭扣代替纽扣等以提高患儿在穿衣方面的独立能力。
进食作业训练:进食是孩子最先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之一。
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的进食技巧并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而逐渐增强。
他先学会用唇、舌吸吮与吞咽液体,然后,学会撕咬与咀嚼固体食物,用手将食物送到口中,早期的吸吮反射随着学会控制进食活动而消失。
进食动作的完成依赖于头部、躯干、上肢的协调动作与坐位的平衡;手、口、眼的协调动作;伸手、抓捏、分离的动作;咀嚼、吸吮、吞咽等下颌、口唇、舌的协调动作。
脑性瘫痪患儿常因缺少口、舌、头、躯干的控制;坐位平衡差;手—眼不协调,不能将食物递送至口中而导致进食困难,帮助患儿尽早发展进食技巧特别重要,因为,良好的营养是健康与生命的保证。
1)进食的体位:进食应采取坐位,髋关节屈曲,上身前倾,避免头后仰,保持坐位稳定,食物应来自于身体前方。
2)帮助控制口部功能:可以通过下颌控制技术以改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吃手中或勺中的食物,或从杯中引水的能力。
具体方法是将手置于患儿下巴处,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着的向上推力,且保持一段时间。
但随着患儿口、舌控制的改善,需逐渐减少对下颌的控制。
3)纠正流涎:经常性地用手指敲击或轻叩患儿的上唇数次,向左右侧方轻轻牵伸唇部肌肉,帮助患儿的闭嘴活动。
4)增加唇、舌的力量:在上、下唇处放上甜性食物,患儿伸舌舔食。
也可将粘性食物放在患儿门牙的内侧和腭后部,让其舔食。
先从需要咀嚼的固体食物开始,以帮助改善患儿下颌与口部运动的发展,但应注意的是:如果患儿不能控制住伸舌活动,不宜做此类活动,以免加重伸舌情况。
5)增加咀嚼能力:为了帮助患儿学习咀嚼,增加咀嚼能力,可放一小块硬性食物于患儿一侧的牙齿之间,用下颌控制技术帮助其口部的闭合。
为了激发撕咬动作的出现,可选择细长的厚片食物,患儿撕咬时稍用力往外拉,或在牙齿上磨动食物。
6)控制伸舌:一般来说,下颌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伸舌,但有时并不足够,治疗师可用一根头部浅平,边缘圆钝的勺子对患儿的舌头施以一定的压力,以阻止舌头外伸,使其能更好地使用双唇与舌头。
7)饮水:饮水与吃饭一样,也是一项涉及全身的活动,身体姿势非常重要。
脑性瘫痪患儿如从普通的杯子中饮水,势必要将其头部后仰,这样的动作会引发非控制性的躯干后伸僵硬而产生呛咳。
因此,在训练脑性瘫痪患儿学习饮水时,应采用带缺口的杯子,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训练的开始可选用稍稠些的液体,如酸奶、稀饭等,以减少由于液体流动过快,患儿不能有效控制吞咽动作而产生的呛咳。
当患儿握持杯子困难时,可以改进杯子或使用固定吸管。
8)自我进食:自我进食除了需要口、唇、舌的控制外,还需要坐位下的头部直立,用餐具舀起或夹起食物,将食物送至口中,因此,在开始自我进食训练之前,就应鼓励患儿玩耍时,将手中的玩具递送至口中,如果患儿不能用手拿住餐具,可以将餐具固定在患儿的手掌与手腕部,也可采用宽柄勺或粗柄勺等。
当肩、肘活动范围小,手够不到嘴时,可用长柄勺或叉子,并注意变换勺柄的角度,使之容易将食物送口中。
当脑性瘫痪患儿动作不稳,不能准确拿取食物时,应想法加重盘子或固定盘子在桌上使之能进餐;根据患儿手功能障碍的情况改善勺柄,可制作回旋柄或长柄的勺,以保持勺常于水平位,以使食物送到口的途中不易漏。
用厕作业训练:通过用厕排泄训练可帮助患儿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干燥,它对患儿独立与尊严的发展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孩子进行用厕训练的年龄受地区、习惯、穿着衣服的类型、家庭帮助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到了2岁至2岁半时,多数孩子通过训练能保持衣裤的清洁和干燥,即使不进行训练,孩子到了4岁,也能够保持衣裤的清洁和干燥。
而脑性瘫痪患儿排泄动作的完成依障碍的程度不同而不同。
脑性瘫痪患儿的排泄训练十分重要,内容包括人厕前后的移动运动,脱、穿裤子的动作,坐到便器上的动作或下蹲动作,便后用纸的动作,用水冲洗的动作及洗手动作。
厕所墙壁上应装有把手,坐便器要求一定的高度或者用椅子式便器,手纸要放在方便患儿取到的位置。
1)用厕训练的时机:具备膀胱、直肠的控制是保证用厕训练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只有当孩子小便时一次能排尿很多,说明他已具备足够的膀胱控制能力和排尿意识。
此外患儿还要具备足够的理解与合作能力,从智力上达到用厕训练的水平,同时患儿还要能够移动自己,能蹲或坐在凳子上。
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患儿已具备了自己用厕的条件。
2)排便体位上的选择:孩子必须具备头部和体位控制,能用臀部坐住,膝部弯曲并分开,两腿平贴于地面才能独立坐于便器上,因此,适当的排便体位将有助于用厕训练取得成功。
可将便器置于木盒内,或墙角,或三角椅内,此种方法可有效地帮助患儿保持双肩及双臂向前,髋部屈曲,提高其坐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定时排便:唯有定时、规律的排便才能将用厕的训练引向成功。
当患儿坐在便器上时,要让其明白坐在便器上的目的,不要同时给他玩具,以免分散注意力。
第二篇: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听觉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
一定要注意与正常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进行。
家庭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
如在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及家务劳动时,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
在不同的场合,“逢做必说”的方法,促使聋儿去认识事物,理解语言,进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听力及语言训练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家庭是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可供训练,家里有现成的锅、碗、勺、盆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孩子说:这是锅、这是碗……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
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
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家庭游戏,你可以从中延伸出诸多的游戏:听力练习游戏名称:好听的儿歌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适应助听器游戏准备:儿歌游戏过程:确认助听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选择一首儿歌或歌曲唱给孩子听,重复儿歌是可以的,但重复的次数不宜太多。
第二次再唱儿歌,并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摇晃,或许你的孩子能和你附和几句。
如果你不喜欢唱歌,那就用生动的口吻边拍手边讲歌词,或是边唱歌边拍手。
游戏名称:水中活动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逐步喜欢戴助听器。
游戏准备:浴缸及可丢在水中的玩具或洗菜用的装水容器及小蕃茄,葡萄小的水果方法:要父母先示范给小孩看:拿一样东西叫爸爸握在手中把手放在同测耳朵旁,妈妈要爸爸注意听,并不要注视妈妈,当妈妈发出一个音,(ex;Y),爸爸要立刻表情丰富的表示“听到了”并马上将手中的东西丢在水中:如此可做2-3次,然后换小孩做。
要注意孩子的眼神及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听到声音同时的变化。
说话练习游戏名称:有趣的电动汽车游戏目的:鼓励家长一天内尽量多的和孩子交谈;让孩子初步体验嗓子的声音。
游戏准备:带有声音的电动玩具汽车(卡车、飞机)。
游戏方法:和孩子一起玩电动汽车或飞机等,当孩子移动玩具时,你可以发出类似电动玩具的声音:比如:当孩子玩汽车时,你可以说:“滴滴,汽车开啦!”,说话时尽量靠近助听器。
如果孩子还有其他类似的玩具,你也可以用上述方法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比如:玩具火车“呜呜,呜,嗤”。
和孩子边玩边说,比如:“汽车开了圈又一圈。
”,“看那一辆汽车。
它开过来啦!”,“现在它要开下来啦!”游戏名称:接唱及识图游戏目的:鼓励孩子开口唱儿歌;训练听觉及理解能力游戏准备:儿歌及图片游戏方法:在孩子练习听儿歌及歌曲时,你在说儿歌或在唱歌曲快结束的时候停止,让孩子帮你将儿歌或歌曲接上说完、唱完。
选择孩子最喜欢的一首儿歌,并画上一些简单的插图。
开始和孩子讲儿歌时,出示两幅图片,在讲的时候,观察孩子是否能正确指出图片。
如果他很容易就可以做到时,就使用三、四幅插图。
寻求别人的帮助作为听力损失孩子的父母,你不是孤独的。
中国有3%的儿童存在听力损失,他们都会因为生病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如果父母双方互相鼓励,并能得到专家、老师、朋友和家庭的帮助,有助于让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变得活泼、风趣。
不要犹豫向听力专家、以及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家长寻求帮助。
这些人会给你所想要的相关资料和第一手信息及经验。
您付出的越多,孩子的情况就会越好。
一旦您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马上去询问老师或听力专家,他们会尽力帮助您的。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大家好,前几天听了中聋卢晓月一天的课后,加之整理,再结合珠海聋儿教育家黄挺的观点,和我自己的一点愚见传给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教。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1。
家长的积极参与没有任何一个康复明明星是完全由老师训练出的,老师只能教你所不能教的,家长在语训中起着主导作用。
给聋儿营造一种被接受和被爱的气气氛,是教育的前提条件,聋儿如能得到亲人的爱抚,关怀心情就会舒畅,情绪就会稳定,就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