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共5篇)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共5篇)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共5篇)第一篇: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重要。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

尽管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这里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学生一方而言),打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们的思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处理地好,教学的整体损失较小;有的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能处理好,且给全班同学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习上较大的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多么得重要。

但是,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要讲方法和艺术的。

该如何做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探讨参考。

一、要熟悉教材、教法,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学生个性品质。

一个教师要想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必须做到这“三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火眼金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准确地进行判断,及时地处理,尤其是班里那几个“名生”。

并在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对于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并根据问题的大小,影响范围,影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整体问题,当场处理。

这一类问题对于差的班级来说可能是经常存在,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

比如:课堂上乱哄哄的,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说话,是谁在乱,分不清主次。

另一类是虽然不是大多数,但影响到整体。

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决定进行当场处理。

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可以进行当场批评,这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当众场合下最好避免使用“点名式”的批评,可以采用“波拿巴”式的批评方式,要避免正面的冲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面子,同时也起到了教育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采用注意转移法:如教室里乱哄哄的,可以进行灵活的处理,如可以采取小练习、小测试的方法,或个别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当教师授课呆板、单调、枯燥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开始交头接耳,或做其它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先停一下,略等片刻,这样的话学生会不自觉的停下来,看看老师为什么不讲了。

这样就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到学习上来。

在这里,如果是属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而引起学生不好好地听课,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即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

2、局部问题,个别处理。

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极少数人的话,可以进行“微型”处理,即个别处理。

如:两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在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在“捣乱”,但影响不大的话,充其量只影响到周围的四五个人。

如果当众把他们叫起来批评一顿的话,本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大多数学生也并没有受到影响,教师这顿批评反而影响了多数人。

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个别提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提问他们,他们心里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

这样的话周围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既巧妙的处理了问题。

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不影响其它学生。

3、“个性”问题,无声处理。

对于个别人的问题,在没有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向他做出暗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它的无声处理方法。

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看课外书,除了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以外,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也可以在巡回辅导、检查练习时,有意识地到他身边一站,一般如果不是那种“铁杆式”不是经常看书的学生,只是偶犯,不要轻易的没收学生的书或当众销毁书,可以课下对它的书进行质的检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4、课上问题,课下处理。

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

如教师正在讲课,突然一位迟到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这时应该让学生先进教室,不问原因,继续讲课,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再进行处理,进行教育。

这样做既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又没有影响其它学生。

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这才体现教师的真功夫。

5、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除了以上的这些常见的问题之外,令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班上那些“特殊生”,他们在班上不学习,搞突发事件不是一回两回,而是经常性的。

对于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摸清他们的“底细”多方了解有关学生的信息,如进行家访、社会调查等。

造成学生这个样子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毕竟还不是“无可救药”,在这些学生顽固抵触教师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他最虚弱的地方,这时要求教师就要找准学生的这个薄弱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用爱心加严格要求进行巩固。

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的爱心最多。

对于这样的特殊生我们教师必须特殊对待。

除了用以上方法之外,教师还必须经常用爱心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感化,用语言、用行为来感化他。

还要防止他的反复。

这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一般学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三、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一定要灵活机动。

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在此,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背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活,自尊心很强;而有的属于外向型,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

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

2、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否则学生如果了解到你的“那两下子”就会进行抵触式的“抵抗”。

所以教师应尽量利用无声的眼神、表情、动作与有声的语言配合,方法多样进行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取得认同,并要防止学生行为上的反复。

3、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要做到“一针见血”,不能然学生抓住你的“不是”,并且使用的语言要恰当准确、严爱有加,切不可过多的使用非教学语言,更不能讽刺挖苦。

评价也要恰当准确,切合学生的实际。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全体同学的反感。

4、课下处理要即时到位。

对于课下要处理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及时到位,切不可拖延。

否则,一是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同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二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不严谨”、“好忘事”的印象。

总之,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可能会觉得学生很不好教。

所以提高课堂的调控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吧!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重要。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

尽管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打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们的思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预料的,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

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突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呢?怎样于“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探讨参考。

1、先放后收法。

就是对于发生的事件,采用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到一定的时期会有“收网”的机会。

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寻求一种圆满解决的方法。

2、“装聋作哑”法。

对于一些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搞笑法,作为教师有时真的没必要认真下去,装作没听见,不予理睬,教师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学生会感觉自讨没趣,以后这样的事情也许会很少再发生。

3、爱心感化法。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一些老师发牢骚:某某班的课真的是上不下去了,不是睡觉就是突然发笑,要不大声打哈欠,有时还与老师顶嘴。

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也在想,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是因为他们在犯错误、改正、再犯错误中,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长大的。

而偶发事件就多发生在那些教师眼中不可救要的“后进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谅解。

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多的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努力去触摸他们心底那块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

否则简单粗暴地处理,只能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4、巧给台阶法。

有些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有多利害,则壮着胆子与教师顶上几句,这时则需要我们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

其实给学生台阶下,也是在给教师机会,以尽可能的避免尴尬事情的出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机智”。

处理好那些打断教学进程、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突发事件的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

所以提高课堂的调控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机智、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吧!第二篇: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案例:这是一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一位老师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解决措施:这位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老师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众生沉默不语。

老师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

”接着,老师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入‟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再垂头丧气了。

案例:经历周末两天放假后,新一周又开始了,星期一早上,当你正兴致勃勃地上语着文课时,突然,你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