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如杨树溃疡病、柑桔溃疡病、番茄溃疡病等。
(6)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如番茄立枯病、瓜苗猝倒病等。
3.萎蔫植物整株或部分枝叶萎垂死亡,病株茎、根常见维管束组织变黑、变褐;如植株迅速萎蔫死亡,而叶片仍保持绿色的成为青枯。
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种。
如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茄科植物青枯病等。
4.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有分为干腐和湿腐。
如玉米干腐病、苹果腐烂病、甘薯茎线虫病都是干腐的症状;湿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柑桔贮藏期青霉病、甘薯根霉软腐病。
5.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1)徒长:如水稻恶苗病。
(2)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湿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如玉米矮化病。
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如水稻矮缩病、小麦黄矮病等。
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如枣疯病、泡桐从枝病和小麦丛矮病。
(3)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如桃树根癌病、烟草根结线虫病等。
(4)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如马铃薯卷叶病和蚕豆黄化卷叶病。
(5)蕨叶:叶片发育不良,叶片变成丝状、线状或蕨叶状,如番茄蕨叶病。
双子叶植物受2,4-D 的药害也常变成蕨叶状。
(6)花器叶片化:正常的花器变成叶片状结构,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如玉米霜霉病。
(二)病征类型病征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结构。
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征,对诊断病害很有帮助。
病征显著的病害有:1、绵腐病:受病部位长出放射状的白色丝状物的病征。
病害有瓜类绵腐病、水稻绵腐病等。
2、霜霉病:多从叶背面长出白色或深色的霉状物。
如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菠菜霜霉病等。
3、白粉病:主要从叶片的表面长出白色粉状物。
如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等。
4、黑粉病:在植物的穗部或其他部位现出黑色粉状物。
病害有小麦腥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小麦散黑粉病。
5、煤污病:植物的叶、茎、果实等器官上铺满煤烟状物。
如茶煤病、柑桔煤污病、桑污叶病等。
6、锈病:植物叶、茎上常自破裂的小疱中,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如铁锈状的粉状物。
病害有玉米锈病、小麦锈病、菜豆锈病、蚕豆锈病、玫瑰锈病等。
7、白锈病:叶片的正面或反面长出乳白色的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白色的粉状物。
如苋菜白锈病、油菜白锈病等。
8、霉病:病部出现霉状物,如绿霉、黑霉、灰霉、赤霉等。
病害有柑桔青霉病、甘薯软腐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等。
9、菌核病:病部出现球形、角状或不规则形的菌核。
如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油菜菌核病等。
10、小黑粒和小黑点:如小麦白粉病、梨轮纹病、辣椒炭疽病等。
11、高等担子菌所致病害:病部常出现膜状、块状和伞状物。
12、菌脓(细菌病害的病征):通常在病部出现液滴状或颗粒状菌脓。
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仔细观察植物病害标本,注意发病部位的病状特点,有无病征,认识各类型症状的基本特征。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采用集中授课形式。
五、实验条件1、供观察的标本:甘兰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assicae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 endobioticum白菜白锈病Albuo candida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黑粉病Ustilago maydis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foetida(光腥)Tilletia caries(网腥)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柑桔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柑桔疮痂病Elsinoe fawcetti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菜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muthianum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桃穿孔病Phyllosticta pecsicae烟草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 var. acrita枣疯病Jujbe witches’ broom,Phytoplasma番茄蕨叶病Cucumber mosaic virus2、用具幻灯片、挂图、扩大镜、刀片等。
六、思考题1、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2、植物病害病状、病征类型有哪些?七、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实验前每位同学都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
2.实验记录选择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害,将所观察的植物病害症状结果记录于实验报告中,至少描述10种病害。
3.实验报告格式见附录1。
八、其它说明将所观察的植物病害症状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时应该注意:1.操作时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任课老师指导。
2.实验前每人取好指定编号的显微镜,并进行检查,实验时要爱护一切用具及实验材料,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任课老师。
3.实验完毕,显微镜擦干净后放回原处,实验材料及用具均需整理清洁,并放回原处。
桌面和实验室均须打扫干净。
大学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实验二菌物形态特征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根肿菌门、卵菌门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同时,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二、材料与仪器1.材料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腐霉属:瓜果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疫霉属:致病疫霉(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或辣椒疫病菌( P. capsici)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菌(Bremia lactucae)霜霉属: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菌( Peronospora parasitica )白粉菌属:蓼白粉病菌(Erysiphe polygoni)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单孢锈属:豇豆锈病菌(Uromyces vignae)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菌(Phragmidium rosaemaltifeorae)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 tritici)交链孢属(Alteraria)镰孢属(Fusarium)灰霉(Botryt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病害标本、挂图、病原菌半永久性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象带、光盘等影像资料)等。
2. 用具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解剖针、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根肿菌门特征观察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观察在寄主细胞内堆积成鱼籽状颗粒,是病菌的休眠孢子。
(二)卵菌门特征观察(1) 腐霉属(Pythium)观察孢囊梗、孢子囊、泡囊及卵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腐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2) 疫霉属(Phytophthora)观察孢囊梗、孢子囊及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和疫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3) 霜霉属(Peronospora)观察孢囊梗、孢子囊及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和霜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霜霉属孢囊梗呈双叉式锐角分枝2~10次,未端尖锐。
孢子囊卵圆形,无色或有色,萌发产生芽管。
藏卵器内卵周质明显,卵孢子圆球形,单个,表面光滑或有饰纹。
(4) 盘梗霉属(Bremia)观察孢囊梗、孢子囊及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和盘梗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
注意孢囊梗分枝特点及分枝末端的特征,分枝末端是否膨大呈盘状?边缘是否有小梗?(三)子囊菌门特征观察(1)白粉属(Erysiphe)观察闭囊壳、附属丝的形态特征及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和引起的病害症状。
(2)单丝壳属(Sphaerotheca)观察闭囊壳、附属丝的形态特征及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和引起的病害症状。
注意与白粉属的区别。
(四)担子菌形态特征观察1.锈菌目(Uredinales)(1)单胞锈菌属(Uromyces)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及引起的病害症状特征。
(2)柄锈菌属(Puccinia)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及引起的病害症状特征。
(3)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及引起的病害症状特征。
注意冬孢子细胞的个数。
2.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1)黑粉菌属(Ustilago)观察黑粉菌的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的萌发特点,观察黑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特点。
(五)半知菌形态特征观察(1)交链孢属(Alteraria)观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