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科普小常识
新生儿黄疸是未满月婴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皮肤黏膜感染特征病症,生理性黄疸7-10天自然消退,主要出现轻微食欲不振情况。
病理性黄疸是出生24小时出现每小时血清胆红素>0.5mg/d,早产儿>4周不退或消退后重复出现。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常见病症,很多新手父母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的了解,导致出现焦虑心理。
早期监测诊断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类型,根据患儿病症病情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是啥?有啥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症状,60%以上足月新生儿出现黄疸,约5-10%的病理性黄疸需要干预治疗。
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易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约50-70%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死于急性期。
近年来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新生儿黄疸治疗以肝酶诱导剂等退黄为主对症治疗。
准确评估新生儿黄疸疾病进展,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1.新生儿黄疸类型病因
新生儿黄疸是出生28天内出现黄疸症状,生理性黄疸是单纯因胆红素代谢引起暂时性黄疸,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现象不需治疗。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检查诊断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立刻就医。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原因包括红细胞较多,早产儿肝脏功能未发育成熟,肠道功能未完全成熟等。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是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为疾病原因引起体内胆红素过多,影响新生儿胆红素的摄取代谢。
一些肠道类疾病造
成新生儿胆道不通畅,可能由于母婴特殊关系造成,如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喂养新生儿造成。
1.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诊断
新生儿黄疸是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现象,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明显,主要特征是皮肤呈橘黄色,严重的新生儿四肢会出现橘黄色现象。
新生儿出现黄疸会伴随体温升高嗜睡等现象,新生儿黄疸通常持续10-15天,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不需治疗,如果宝宝黄疸生长发展迅速程度严重,黄疸现象长期不消退,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部分血中胆红素较高的孩子冲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家长主要从黄疸出现消退时间与宝宝精神状态等方面检查诊断。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
儿科门诊出现孩子精神运动发育缓慢,不能独站四肢发硬等表现,主要是黄疸较重治疗不及时导致核黄疸后遗症。
发现明显的黄疸要到医院检查,超出生理范围必须及时用蓝光照射治疗。
二、出现新生儿黄疸咋办?
新生儿期由于红细胞生命短暂性破坏产生胆红素过多,新生儿酶系统生成不足导致运转肝功能失调。
生理性黄疸持续1周逐渐消退,可以补充肝病等保肝药物。
黄疸出现过早进展快,总胆红素超过12ml%,黄疸消退后复出现为病理性黄疸。
目前新生儿黄疸诊断金标准为血清胆红素,儿科临床需要开发无创简单的黄
疸诊断动态监测方法。
新生儿黄疸要根据实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促进宝
宝健康发育成长。
1.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光照法,药物与换血疗法等。
光照疗法是
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有效方法,蓝光照射是将新生儿置于光疗箱,用尿布遮盖
会阴肛门,黑色眼罩保护双眼,使用单双面照射持续2-8小时,至胆红素下降到
7毫克下可停止治疗。
药物治疗是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产生,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
换血可以降低胆红素,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治疗高
碳酸血症,高渗药物输注等。
黄疸的类型较多,通过使用手机APP可以测评孩子
的黄疸值,超过15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光照疗法是将新生儿全裸置于紫外灯下照射,身体内多余胆红素转化为
水溶性物质随尿排泄。
可用毯式黄疸治疗仪包住新生儿周身接受光照治疗。
使用
光照疗法不能连续使用超4天,主要副作用是皮疹腹泻。
换血疗法是严重溶血性
黄疸患儿急救措施,可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改善溶血产生贫血等不良作用。
阻止胆红素再吸收是通过给予新生儿母乳方式建立消化道益生菌群,给予新生儿
口服活性炭防止胆红素的吸收。
典型酶诱导剂可以激发肝细胞功能,注意黄疸时
间较长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白蛋白可吸附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对治疗核黄疸
具有良好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阻碍抗原体结合,加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
活性,由于药物抗免疫作用感染者慎用。
1.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护理
新生儿宝宝出现黄疸后家长要注意观察黄疸情况,多让孩子接触
自然光照,做好家庭护理促进宝宝健康发育。
新生儿出现黄疸要观察大便颜色,
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
黄疸发生通常从头部开始到脚部消退,专家建议按压身体部位皮肤呈现黄色需注意就医。
宝宝出现精神状态与胃口不好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新生儿出院后要多接触自然光,黄疸指数超过12mg%/d 自照光改变胆红素结构。
注意不要直接接触太阳避免紫外线晒伤。
如因喂食不足产生黄疸应注意勤喂食物,可以观察孩子排尿次数,宝宝体重持续增加表明喂食分量充足。
新生儿黄疸预防要注意保暖,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准妈妈曾出生黄疸婴儿妊娠时要服中药预防。
夫妻双方血型不合应定期作有关血清学检查。
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忌辛热烟酒防止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