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花衣裳》教学案例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感受动物斑纹的自然美,了解分析不同动物班纹的造型元素——点、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学会表现
“花衣裳”的美术语言。
2.利用卡纸、剪刀、画笔等工具和材料,通过剪贴、绘画、刻、
刮等手法改变动物的斑纹的形状和色彩,创新表现动物的“花
衣裳”。
3. 在学习中树立爱护、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学会美化生活的基
础上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发挥创意想象,尝试改变动物斑纹的形状或色彩,用剪贴、绘画、刻、刮等方法表现动物的新斑纹。
教学难点:巧妙给动物穿上“花衣裳”,通过对比发现“花衣裳”的美。
教学后记:《动物的花衣裳》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属于中年级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
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认识和对花纹、图案的观察进行联想,将造型元素点、线、面,经过剪、贴、画、镂空等各种制作方法为动物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绚丽的服装。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情境和游戏策略激发兴趣。
“邀请函”和“猜猜我是谁”的环节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
本节课中,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通过观察、对比、游戏、谈话、欣赏、评价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动物花衣裳的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的美,在探究中学会镂空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强了趣味性。
《动物的花衣裳》教学课件课件层次清晰,图片精美、知识点突现,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些动画元素,说明对比色和近似色效果的不同,在设计动物花衣裳时,应多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点、线、色多彩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