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俊雅:欣赏“诗化小说”的气韵【专题解释】
本专题通过联读《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篇带有诗化特色的小说,让学生体会小说的诗意之美和诗化之因,以此领略作家独有的艺术风格。
【预习任务】
梳理主要人物——概述中心事件——摘录动人片段——诵读动人片段——为动人片段作批注,为课堂探究风格特质的细节品读做好准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联系“主流作品”,比较差异
1.在你的印象中,有关战争和改革开放的作品有何特征?试列举几部。
比如:《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红岩》等战争材小说,《亮剑》《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等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整体上给人场面宏阔、色调阴暗、残酷血腥、动荡离乱之感。
《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人生》《大江东去》(改编为电视剧《大江大河》)等有关改革开放的作品,大多反映成长蜕变、艰难拼搏、命运浮沉、生活变化等特点,有着宏大叙事、波澜壮阔之感。
2.这三篇小说与上述作品相比,有何特点?
特点:干净质朴、诗情画意、淡化沉痛、切口较小,于淡雅中饱含诗情,是一曲曲深情的咏唱,可称为“诗化小说”。
3.何为“诗化小说”?
有诗一般的抒情风味,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散发出特有的乡土气息的小说。
(此处可在课堂设疑)
任务二聚焦“诗化描摹”,细腻品析
这些“诗化小说”在具体的场景描摹中如何体现诗意?请举例分析
可从感受人性之美、抒情之美、含蓄之美三个方面分析。
(1)形象特质——人性之美。
(2)诗化景致——抒情之美。
《百合花》中,“雨后赶集”“天目山拖毛竹”“故乡中秋”三个片段,将战争空间拉向富有生活意味的乡村空间,表达了“我”对小通讯员的亲近感,体现了他年轻、平凡、勤劳、纯朴的特质,扩大了人物活动的虚实空间,唤起了熟悉的历史想象,实现了情感的无限延伸,更是增加了叙述的抒情意味。
《哦,香雪》中,香雪换回铅笔盒后,在三十里归途中发现的“山间秋景图”,具有童话般的诗意境界。
通过“一轮满月”“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柔和的晩风”等意象描摹再加以景物之上美好心灵的熨帖表达,普通夜晚的大山风物也显得真挚感人,触动心灵,具有诗意之美。
《荷花淀》开篇,水生嫂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云彩”上编席的场景,给人无限联想。
夏夜的淀中、皎洁的月光、干净的院落、薄雾与凉风、荷叶与荷香、潮润的苇眉子,女人静默守候,等待归人——有声有色有光有味有诗有画还有爱——在具有古典诗境的韵味中感受“荷花淀派”的诗意与唯美
无论是《百合花》中家乡的风俗画卷,还是《哦,香雪》中大山褶皱里动人的夜晚景致,亦或是《荷花淀》中弥漫着温润、朦胧气息的水乡风物,都凝聚着“诗化小说”隽永、抒情、柔和、唯美的诗意言说。
(3)表现手法——含蓄之美。
①以小见大。
情节上,护送借被、以物换物、夫妻话别等均为日常小事;物象上,被子、铅笔盒、饼干等均为日常小物;人物上,大多是只有青春符号而没有姓名的小人物;题材上,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口;主题上,表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改革开放这样宏阔背景下的人情、人性。
上述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散发着特定年代中爱与美的柔和光芒。
②象征隐喻。
《百合花》中的“百合花”不单指绣在被子上寓意“百年好合”的花朵,更象征着纯洁美好的心灵,简单质朴却饱含浓烈的情感,体现了茹志鹃“清新俊逸”(茅盾语)的诗化风格。
《哦,香雪》中香雪意欲征服的不仅是黑夜与大山,更是落后与闭塞;火车带来的不仅是陌生、新鲜的清风,更是裹挟着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荷花淀》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斗争的力量与精神,象征着子弟兵正如“铜墙铁壁”般保卫着家乡,情绪高昂、情感充沛,具有诗的隐喻性。
任务三概括“诗化特征”,整体理解
用几句话简要概括“诗化小说”的特征。
“诗化小说”有着普通的人物、纯美的人性、平淡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诗化的隐喻、舒缓的节奏、空灵的景致、抒情的语言等特色,作家既坚持现实主义,又追求浪漫主义和乐观精神。
除了以上三个维度——人物、景物、手法之外,也可以从情节结构、散文笔法、抒情节奏、主题表达等角度加以探讨。
但本质上,“诗化小说”是以对抒情味极浓的语言的精雕细琢构成小说诗化的风格特质。
任务四感悟“诗化之因”,透视观照
三位作家这样“诗化”地处理小说源于什么原因?
孙犁:从战争观念看,孙犁认为,人性美的、善的力量应该比战争中仇恨的、罪恶的走得更远;从生命姿态看,战争中“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曾深深地感动着他;从情感投射看,因为想念家乡、冀中、父母、妻子,于是写出所有离家抗日战士的感情;从女性写作看,孙犁认为女孩子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美德”,故而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从文学底色看,不仅与学生时代对词的青睐有关,更与母亲、结发妻子的影响有关;再者,孙犁的文士局限——没有真正打过仗,亦是制约其审美理想的一大原因。
茹志鹃:《百合花》与《荷花淀》堪称“现代诗化小说双璧”,茹志鹃受孙犁风格影响颇深。
在以英雄、革命、无性别文本为主的“十七年文学”中,她清新的风格拓宽了战争文学的审美边界,具有了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除了作家的学识修养、
艺术能力与价值取向外,茹志鹃对生活的认知亦是重要原因——她因时代、家庭的变故导致的“焦虑”在诗化的审美中获得了填补。
铁凝:与茹志鹃一样,铁凝自觉地继承了“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孙犁称赞《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铁凝说孙犁是真正告诉她文学本质是什么的人。
当然,铁凝所处的文化环境更为宽松,也就有将宏大叙事和日常琐事结合得更好的可能性。
艺术的本质是诗。
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灵魂深处的深情,没有善良与悲悯,没有对人性真善美诚挚的呼唤,是绝不能表现出诗意的。
三位作家在不同的时代氛围中,坚持独具特色的文学守望,从边缘文学努力实现风格定位,为清新雅致的“诗化小说”争得了一席之地。
任务五改写“诗化小说”,体悟韵味
理性的意蕴浸润在语言之中,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品读诗化小说”的语言,运用作品中的文字改写成属于你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