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学
当今社会,人们说的最多的词是“和谐”。
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理念,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观念可以上溯到古代的著名之作《周易》和《尚书》。
其核心思想是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认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天地万物是有序的和谐系统,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和谐的生命统一体,道家强调“道法自然”。
基于古人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整体观念。
天指自然界,人指人类。
“相应”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以影响人体,并与之相适应,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影响到人体,人亦应之。
人应该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人的衣食住行要随着自然界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的调整和适应自然界,适时而变,顺时而为,经常保持平衡,方可减少疾病,终其天年。
顺应自然,避免外邪,要做到“七防”,“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暑热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素问》),适于四时季节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存于自然,只有采取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才能“内外调和,邪不能害。
”
二、合理饮食,饥饱勿过
民以食为天,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和人赖以生存的来源。
所以,合理科学的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食物入胃,胃主受纳腐化,脾主吸收。
脾胃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所以日常生活保护脾胃,调摄饮食至关重要。
一是饮食有节,无饥无饱
食不能过,过则为灾。
要求吃饭时间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不狼吞虎咽,戒烟限酒。
食过则伤及脾胃,消化不良,血气阻滞,损害身体,产生疾病,甚至夭折。
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坚持一日三餐不间断,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但也不可一味节食,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损害身体,得不偿失。
二是合理饮食,粗细搭配
食物不是越精越好,不是越贵越好。
饮食要吃得对,不要吃得贵。
粗细食物要搭配,特别是当今社会,应多食玉米、小米、黑米、黄豆等粗粮,有利于脾胃吸收,有利于排便,有利于健康。
中医养生理念
三、调畅情志,心情愉悦
当今社会,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中医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健康的关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治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素问》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七情则伤人致病。
“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宋·邵雍《百病吟》)情志失控易引发病患和痛苦,难以自拔,决不可轻视,掉以轻心。
所以,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豁达的性格,高尚的涵养,宽广的胸怀,不患得患失,不慕虚荣,不斤斤计较,排除私欲杂念,消除烦恼,保持博爱之心,广交朋友。
要乐观面对现实,善于释放和适度宣
泄。
“百病生于气。
”愿意乐,需要笑,是人之常情。
古人养生重视节制物欲和情欲等欲念,努力使自己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衣食节俭清淡,不求虚荣,不损人利己,排除名利之扰,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颐养天年。
知足常乐,心宁静者寿自高。
四、起居有常,睡眠有时
起居,主要指作息,也就是人的活动和睡眠的安排。
人要劳逸结合,有劳有逸。
不能过劳,不能过逸。
也就是《内经》上所说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
”过度劳累,正气受伤,抵抗力下降,邪气乘虚而入,容易致病。
睡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睡眠状态。
失眠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决不可小视。
睡眠不亚于饮食。
工作和家庭压力大,面对社会和生活,想的事情和问题多。
这就要善于自己调节,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才能睡得香。
现实生活,熬夜的人越来越多,打麻将通宵,唱歌到天亮,喝酒到半夜,这样伤精耗神,导致阴阳失调,损害身体。
尽可能不要熬夜,不要硬撑,按时休息,有疲倦和睡意就睡,不要靠喝咖啡和浓茶提神,睡随自然。
不要多疑善虑,经常怀疑自己有病,对死亡过分恐惧。
五、房事生活,最忌过劳
人类开天辟地,两大事,一是饮食,二是男女。
有了饮食、男女之事,人类才能繁衍,生命活力才会焕发,社会才会多姿多彩。
只要有人类存在,男女之事便是永恒的话题。
《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
”就是说饮食和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所以,应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性方面的问题。
因为它属于人体生命科学的范畴。
房事生活如同饮食、情志、运动一样,亦存在适度问题,从古至今,是养生延年的重要内容。
性生活的灵魂是一个情字,适当的性生活,使人心情愉快,充满活力,增益身心健康。
性是正常人的正常需要,不可长期压抑,性欲不可绝。
性欲不可放纵,性生活不可过频,性事不可勉强,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顺应自然,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