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之三)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之三)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之三)------细节描写训练目标:1、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注意点。

2、在作文中自觉运用细节描写。

训练重点:总结细节描写的常见失误原因和注意点训练过程:一、经典展示我想握住你的手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

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

没错,是爸!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

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

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

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

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

“哦,醒了。

”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

“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

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

“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

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爸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花的瓶子,很脏。

没等我说话,爸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着出去。

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竟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

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

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

当时只记得一阵巨痛,腿再也拿不动了。

医院的急诊室在四楼,电梯口挤满了人。

我知道爸妈是担心我病情严重才决定上急诊室。

爸背着我急匆匆地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

伏在爸的肩上,我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他脸上的汗珠。

爸的身体很单薄,可背我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

四楼,我不知那长长的楼道有多少阶,也没有目睹爸将我送进急诊室后的气喘吁吁。

那绝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

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人说,朴素的爱却是最伟大的。

我恍然明白,其实爸从来没有给过我富丽堂皇的爱。

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

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筝,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

左边、右边、向上、向下。

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

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了下来。

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

[名师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以下三点:①本文作者巧设情境,在平凡而动人的细节描写中,传达了这样深刻的理念:真情莫过共握手!②故事从一个细小的场景切入:父亲手中拿了一大束红红的康乃馨来医院看“我”,样子笨拙而滑稽,当“我”问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老爸交代为什么要买花,将插花的瓶子洗好插上花,“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我”被感动着,“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

这就启示我们,老爸将“我”的手轻握,传遍“我”身的是亲情。

是亲情让我们共握手。

③此文场景单纯而立意高远,情节集中而有波澜,语言朴实而内涵丰富,人物心路历程清晰可见,一些细节描写尤为出色。

三、关于细节描写(一)何谓细节描写细节,泛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过程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神态、行为举止中看似无关紧要,不为人们注意,却很有描写价值的细微环节。

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1.凸显人物个性细节描写往往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角落”作特写似的描写,以期从一个出彩的角度适度放大并突出人物个性。

2.触动读者心弦描写中的细节,大多关注社会现实,贴近人类永恒的情感,以期与读者形成共鸣。

或运用铺张渲染,抓住要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全面揭示事物特点,是形象更加鲜艳绚烂,从而扣动读者心弦。

3.一叶知秋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和深度。

细节的选取是有讲究的,它要求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一叶一世界的效果。

写人则让人如见其人,写景,则让人如临其境。

(三)细节描写手法1.动态造型运用动词,对描写的对象,做动作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常见的手法。

鲁迅《药》中“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就转身去了。

”这是对康大叔递给华老栓人血馒头时的描写。

是一个生动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抢”、“扯”、“裹”、“塞”、“抓”、“捏”)极其深刻地显示了康大叔这个人物凶残、贪婪的本性。

2.简笔勾勒鲁迅的《孔乙己》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细节,寥寥几笔,就表达出人物思想,勾勒方法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

”3.详略有致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写的详细,有时可以简略。

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可是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4.运用修辞运用修辞,也是细节描写有效的方法。

鲁迅《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细节,运用比喻,揭示了人们的麻木与不觉悟,比喻生动。

四、常见写作失误探因(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老师的一个片段描写,请指出有缺陷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崔老师在所学的课程中,语文是我的最爱。

因此我成为了语文课代表,与语文老师的交流就多了些。

这学期崔老师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虽然至今我们只相处了短短一个月,但我却发现了崔老师这个人是“五颜六色”的,在这儿我就举其中的一种——笑。

第一次见崔老师是在开学的前一天。

班主任刘老师带我去语文办公室找崔老师。

一路上,我就嘀咕:崔老师厉不厉害?爱不爱测验?长得什么样?未等我嘀咕完,就听刘老师说:“崔老师来了。

”只见走廊上一个老师提着两个暖瓶向这边走来,她身穿一件淡黄色短袖上衣,一条黑裙子,脸上笑眯眯的,很和蔼。

我突然有种放心的感觉:崔老师不凶,挺亲切。

后来,每见到崔老师,都看见她的笑。

有浅浅的,有会意的……每次去语文教研组,崔老师几乎都在笑。

我觉得崔老师似乎是个挺开朗的人。

今后的日子还有很多,我想我会继续观察,相信我毕业时,我会写一部小说,小说名就是《百变崔老师》。

[升格示范]在所学的课程中,语文是我的最爱。

也正是凭着浓厚的兴趣,我成为了语文课代表,所以与语文老师崔老师的交流就更多更广些。

虽然至今我们只相处了短短一个月,但我却发现崔老师是“五颜六色”的,她有百千种表情、百千种动作、百千种语调、百千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笑。

第一次见她是在开学的前一天。

我正在班里打扫卫生,班主任刘老师突然说:“走!我带你见见语文老师去!”我跟在后面,嘴里便开始嘀咕:“语文老师厉害不厉害?爱不爱测验?长得什么样?……”我还未嘀咕完,就听刘老师说:“崔老师来了。

”这时,我看见走廊上一个老师提着两个暖瓶向这边走来,近了,我看见她穿着淡黄色中式短袖衬衫,黑色长裙,但这些都不如她脸上的笑容美好。

又近了,我看清她的笑,嘴角微微一翘,虽然戴着一副眼镜,却挡不住眯眯一笑时眼睛透出的和蔼。

当老师走到我面前进,我再次肯定了她的微笑——是一种自然亲切的笑。

我突然有种很放心的感觉:她不凶。

每堂语文课,我都会见到崔老师的笑;每次去语文教研组,她几乎都在笑。

有浅浅的笑,人会心的笑,也有忍俊不禁的笑,更多的是那无拘无束的笑——她的头稍稍向后仰,那长长的头发也随之飘动,眼睛会眯得更厉害,眼角周围悄悄出现了皱纹,但我觉得这样似乎更具有亲切感。

笑时,老师会附着说点什么,也有时会不经意地用手捂一下嘴。

这时,我党觉得老师是个挺开朗的人。

今后的日子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偷偷”地观察,相信我毕业时,我会写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百变崔老师》。

(二)细节描写的常见失误原因:①细节不真实,编造痕迹明显。

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生活积累造成的失误②所选细节有误,缺乏典型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辨别、取舍细节的能力较差造成的③细节选择不当,不能表现甚至有损人物形象。

④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用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这是阅读太少,缺乏对范例的积累与借鉴出现的失误。

五、赏析优秀作文他们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

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

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

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