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的异同 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以天才的直觉方式提出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3 个方面: ①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
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大都认为这种始基是可以感知的 具体东西, 如水、气和火等等。
后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只能用把握的物质微粒, 例如提出的“种子”和所谓的原子。
②大都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 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但也有少数唯物主义者陷于外因论, 就诉诸爱和恨两种外在力量; 克萨戈拉将它归因于外在的“” 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主义者却带有循环论的色彩,如认为世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也有的表现出宿命论的缺陷, 如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只有作直线下降运动的必然性。
伊壁鸠鲁 (见纠正了这个错误, 认为 原子在降落中会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发生偏离, 从而揭示出规则运动通过不规则运动实现的运 动法则,确认了原子运动中的统一。
古希腊唯心主义者提出了另一种自然观。
毕达哥拉(见)主张 ,万物由数产生 ,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
认为,变动不居的具体事物是虚妄不实的, 不变不动的抽象才是真实的。
认为, 万物是由神创造和安排的,并体现了神的目的。
在看来,具体事物组成的感性世界是 从世界派生出来的。
这种唯心主义自然观尽管包含某些合理成分, 如毕达哥拉认为天体按成 比例的距离围绕中心火而运转, 巴门尼德则涉及了运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相对性与绝对性 的矛盾等。
但整个来说却是的。
自然观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和形而上学之间。
他在其自然哲学中, 一方面认为万物 的基础是原始物质,它具有热和冷、干和湿的对立特性,它们相互结合就形成火、气、土、 水四种元素, 从而构成整个自然界; 另一方面又认为天宇和星球是由非物质的神圣以太构成 的,否定物质的统一性。
他研究了物质运动的各种形态, 但又断言天上的运动才是完善的运 动,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
同时,他还按照灵魂的等级,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 和人,但又肯定物种是不变的。
关于古希腊自然观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 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
因此, 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 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人那里去。
”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 人们把自然 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 不断运动的整体, 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 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 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第二,古代的自然观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 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第三, 它是一种经验性、实用性的自然观,讲究直观的经验的 积累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
古希腊自然哲学, 宏观地来说就是人们对大自然万物的一种理解方式。
相对是比较特殊的, 因为自然哲学是科学的源头, 除希腊文明与后来继承了希腊文明的欧洲人之外。
式在早期其实与我们中国人的自然观并没有巨大差异。
样与我们的自然观一样, 是把自然现象附着于不同的神身上, 情欲, 爱恨争斗上的相似性, 但是在这里说明一点, 自然观有一个主要区别,那就是古希腊诸例如,在说明水、 气、火、土4种元素的结合与离散时 在解释数目无限、 性质各异的种子组成各种自然事物时, 阿那 的推动。
③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 万物又 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 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
但有些唯物 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 科学做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并不存在于 自然哲学做为古希腊人一种特有的思维方 希腊神话做为一种最原始的自然观同 也同样表现出了神与人在个性, 古希腊最原始的自然观与中国最原始的 ,而中国的神基本是人神不分, ,也就是这一点为后来中国与希腊这两 为什么这种小小的区别会造成这种巨大神是“人神同构” 而表现为 “人神同一” (也是中国祖先神的早期因素) 大古代文明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的差别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也许理解“蝴蝶效应” 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吧。
人神之别反映了对象性思维的原始形式,人神同构也为古希腊人提供了有机的自然观念。
事物总是要分清 楚宇宙机体的灵魂才能更为理智的。
古希腊神话也多少反映了希腊思想的对象性和逻辑性, 这也是自然科学赖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怀特海曾经提到过古希腊着名的悲剧中就蕴含了原始 的自然观念。
希腊的文艺哲学家们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悲剧是不可逃避的。
希腊悲剧完全附合了现代思想中一一自然的秩序!正是这种最初的“同构性”为打开希腊人的智慧提供了可能性。
结构是什么是超越人类感知 能力和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背后的原因。
当然,在早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 他们多半 还是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面。
比如,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这个西方科学的原始开创者,米利都学派的开创者。
他就认为万物源于水,水是一种基本物 质。
这是一种哲学思维的开始, 也是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从具体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和原理,再用原理解释更多现象,这也是最原始的唯物主义传统。
之所以把万物归结于水,那是因为他发现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种子只有在湿地中可以生根发芽,大地也是被大海所包围。
这虽然看上去非常简单,甚至有人会嘲笑,但毕竟是肯定的 是,这就是千真万确的科学的开端!当今很多中国人其实最本质的就是缺少了这样的思维能 力!总结能力,归纳能力!之后,这种简单的单一物质成因论被更有机的多物质成因论所代替,这个代表人物,我认为 是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继承了泰勒斯的自然统一观, 但是他不认为单一的宏观的单物质成因可是令人信服。
德谟克利特和留基伯都分别提出了“原子”论。
把一个物体一分为二, 但它仍然是一个物体,这样继续的话,还可以再把一分二的物体再一分为二,这样无穷下去, 便有了一个极限的物质, 这就是一一原子。
有人问世界上的事物怎么都会是一个样子的原子 呢而德谟克利特的回答则是原子在形状,数量等属性下的不一样,从而构成了这个复杂的世 界。
其实,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到这儿,已经开始形成思辨,原子论就是思辨的产物。
虽然 原子论最终没有敌过亚里士多德的四原素说,但现代科学复兴了原子论,从而构成了现代物 理的基础。
不得不说,原子论是个伟大的构想!虽然在当时它没有实验来支持,当然希腊人 也是不喜欢做实验的。
当然,与此同时在早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当中也有另一种声音,成的毕达哥拉斯和提出运动悖论的芝诺。
在经历了“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向“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理性主义精神”过渡之后,古希腊 自然哲学基本形成,这个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 他把热衷于把本源归结为某一种简单的基本 物质的传统引出了对“善”的认识。
这个“善”便是最为纯粹的思辨,也即后来苏格拉底的 学生柏拉图所说的“理念”的“超感知” 。
要理解西方哲学及科学的鼻祖一一古希腊自然哲学,首先我们就必须对柏拉图的这个 “超感 知”有充分了解。
宇宙的“本原”是从复杂多样的自然世界出发的。
而在这些复杂的现象背 后是什么上边通过对古希腊自然观的发展历史的简单介绍, 大家应该多少知道一些这个 “同构性”是什么了。
自然哲学是由“存在”为基础的,也既是“本体论” 。
柏拉图的理念和超感知也就是相对于“存在”而存在的,他把世界二重化,或说二元化,把世界分为了可以被 感知的和不能被感知的超感知两部分, 这个超感知理念, 简单地说也就是所谓的逻辑,所谓 的结构了。
本体论本身就是以逻辑方法构建起来的概念范畴体系。
这一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具备形而上学特征(或说很弱),并且更缺少二元 化的哲学观念,中国传统的哲学主要体现在《周易》上面,是比较典型的一元化哲学观,虽 然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在后来的由《周易》向“术数”发展的过泰勒斯 那便是认为数学是万物构程中,传统的四柱,六爻,或大六壬和奇门遁甲等等在起局的“复杂”化过程中也体现了多重“世界”,不过奇怪的却是始终不能上升为一种哲学能力与物质相结合,这也许是中国传统没有“自然哲学”观念的原因吧。
柏拉图式的两重世界本质上是在研究探求事物“是之所是”的原因,即“存在之为存在”的根本因素。
把包括动力和目的在内的万事的形式逻辑从事物之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实体,成为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柏拉图曾经说“不可感觉的不动的永恒的实体存在,就是自身不被推动的宇宙推动者” ,这句话实际上也成为了今天基督教确定自身合理性的辩词,通常称为“第一推动力” !谁是第一推动力呢他是万物之主——上帝,耶和华。
这个不涉及主题,先不讲这个。
第一推动力是形式的形式,是集合了动力和目标于一身,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动因。
实际上传统本体论对最高实体的追求最终必定是导致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导致了神,上帝的观念。
也因此,西方哲学带有典型的神的品性。
我以为,这也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为西方人所带来的最为闪光的精神,也是这个精神最终导致近代东方和近代西方有如此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里也令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里边对真理认知的相对性和西方传统中对真理认识的绝对性。
关于这个“机械论的形而上学” 我估计自己不好做什么回答,因为在这一点上我是和国内主流哲学观点持相反意见的,而且我基本不承认伊曼努尔- 康德之后的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我以为黑格尔哲学完全是狗尾续貂,毫无必要。
所以,我不可能从正面来回答这个机械论形而上学的问题。
传统的形而上学其实已经包含了现代哲学的深层核心,并且有极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里边,并不是把哲学引入歧途的黑格尔们,开启了哲学说谎时代的黑格尔们(叔本华语)所能比拟的。
古代中国与希腊自然观的异同以前很多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学者认为是种族的优势造就了东西方现今的差距,而如今更多的学者却更愿意从地理环境着眼,解释各种文明形式的异同。
我认为实际上每一种文明自然观的特点都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开始陈述中国古代和古希腊自然观的异同之前,我想先对两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做个简要的介绍。
地理环境影响自然观中国位于资源优越却与世隔绝的东亚地理环境中。
绵延千里的华北大平原四季分明,热量充沛,大河送来灌溉,季风带来降雨,可天然支撑巨大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的、血缘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近的同质人口。
周边的环境却不利于异质人口的大量繁殖,因而无法抗衡中原的“人口霸权” ,即使遇到皇朝的更迭或异族入侵,也不用担忧被周边的异质人口和异质文化同化。
希腊土地贫瘠,地形险恶,全境80%以上布满巴尔干半岛特有的崇山峻岭和深峡险谷,仅在沿海有些平原,为密集的高山峻岭所切割而十分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