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驳保尔森2009年02月10日08:32 来源:光明网叶劲松[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原创评论∙·面对高盛“欺诈门” 我们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何治理“天价蔬菜”怪象?∙·“任志强欠揍”的潜台词与待开启的“经济民智”∙·任志强现象:登场的权利与围观的自由∙·勿让“秒杀”成为“品牌杀手”∙·被利益扭曲的土地供求关系今日看点∙·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应享受减税∙·“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说给谁听∙·跟世博一起穿越历史、观照现实、憧憬未来∙·“文化伟哥”治得了经济肾虚?∙·体面劳动,不仅仅是工资问题∙·抑制房价,没什么比政府的决心更重要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1月2日对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部分责任。

“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

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这又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照他的话,似乎因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使全球资金过剩,资金呈供过于求状况,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并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

如果保尔森的这种说法,用来确定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量与美国利率关系成立,那么就应该是在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总额越多的年份,美国的利率应越低。

反之,美国的利率应越高。

那么我们就在经济现实中去观察一下,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2001、2002年时中国经济没有2006~2008年时发达,2001、2002年时中国储蓄也远没有2006~2008年时那么多。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617亿元,2002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388亿元,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

而本世纪以来,直到2008年年中,国际原油价格总趋势是上升。

2002年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20多美元,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60美元左右。

2007年油价再次上涨,每桶平均约为70美元左右。

随着原油价格上升,石油出口国的“过剩资金”——储蓄也应增多。

因此据上述资料看,本世纪初直到2007年这段时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是趋于上升的。

按照保尔森的说法,随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增加,这段时间美国的利率应下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有关资料,2001年12月美联储贴现率是1.25%,2002年11月是0.75%,2003年6月是2%,2004年12月是3.25%,2005年12月是5.25%,2006年6日29日是6.25%,2007年8月为5.75%(《美国利率变动资料》)。

因此现实情况是,2001、2002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小时,美国利率较低;2006、2007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大时,美国利率较高。

因此,保尔森关于“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最终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那么,本世纪初的美国低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信贷泡沫”产生原因是什么?是美国本世纪初的经济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总是盲目地、不断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但资本家扩大生产并不是为了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造成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

具体表现为,资本家为更多获得利润而千方百计压低工人的工资;小生产者因为竞争力差而大批破产,高效率的新机械设备的采用使工人大批失业,使这两部分人购买力大大下降;还没破产的小生产者,因为竞争能力差,也只能勒紧腰带,节衣缩食。

因此,市场扩大远赶不上生产的扩张,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61页)。

上世纪末,美国制造业就已发生生产过剩,出现制造业生产下降。

到2001年时,美国IT泡沫也崩溃了。

制造业和所谓高科技产业(IT业)生产同时下滑,使美国经济滑向经济过剩危机。

危机来临,美国怎么办?里根上台后的近三十年,虽然美国平时高唱坚持市场经济的调子,但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基本上按凯恩斯的思路行事。

凯恩斯认为,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而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分两部分:人们对消费资料的消费需求不足,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低利率下加大放贷,能刺激投资,消除投资需求不足。

而现在认为,低利率下加大放贷还会刺激消费,消除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最近几十年,每当出现经济危机,美国基本上都会采用降低利率并加大放贷,来刺激消费、投资需求。

同样,美国为缓和世纪之交的经济危机,从2000年就开始降低利率。

IT泡沫破灭后,美国加速降低利率。

美国降低利率以“反危机”的情况,有关当时经济状况的文献资料都有讲述。

“当初美联储为了尽快摆脱IT泡沫的崩溃,频繁降息,以刺激低迷的经济”(孙立坚《美房地产泡沫怎样被放大》)。

“在“9·11”事件之后,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疯狂地降低自己所控制的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在几个星期之内从3.5%降到1.75%,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

2003年6月,格林斯潘更是把这一利率降到了1%,并且让这种状态维持了1年。

同时,其他颇具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开始公开表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这也使得长期利率降低。

2002年11月,当时的美联储理事本·伯南克警告说,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在这种情况下,房屋抵押贷款的利率从2000年的8%降低到了2003年的6%。

”(丹尼尔·格罗斯《美国房地产泡沫成因》)从以上文章可看出,2001年及其后的降低利率,是用来“刺激低迷的经济”,“刺激经济复苏”。

根本看不到美联储调低利率是因为中国等储蓄太多使市场资金过剩。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森,在2001年,也谈到因为2000年底至2001年美国经济正滑向经济危机时采用降低利率的“反危机”措施。

他写道:由于“经济滑坡太快,幅度太大,有使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于是联储在12月19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宣布,把调控目标转向防止经济疲软。

从2001年1月起到5月连续五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2个百分点使之达到4%。

……6月27日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决定第六次降息,幅度0.25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3.75%,达到7年来的最低水平。

联储在解释降息的理由时强调:‘近几月的明显特征是,盈利率和企业资本开支下降,消费扩张乏力,国外经济增长缓慢’。

‘委员会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风险是导致经济疲软的各种情况’。

”(陈宝森《当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和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01、5)美“联储在解释降息的理由”时,也根本看不到保尔森所说的中国等储蓄太多。

低利率下,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加大向企业发放贷款,向民众发放住房贷款和有助于购买汽车等商品的消费贷款,来使社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大,保障他们生产运行,保障自己赢利。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受剥削的劳动大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状态,就产生经济过剩危机。

而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作为资本主义扩大内需以“刺激低迷的经济”的“反危机”措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

因此保尔森在美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外去找原因,说“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

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不过是保尔森为掩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经济过剩危机根源,以及掩盖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不过是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必然现象而使的障眼法。

保尔森说,“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请问,在这19世纪到这次经济危机之前的100多年间,没有“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这个“问题的根源”,为何美国也发生了约20次经济危机呢?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

我们前面已用“ 2001、2002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小时,美国利率较低;2006、2007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储蓄额较大时,美国利率较高”的事实予以批驳。

实际上,保尔森的“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的说法,也经不住上世纪50~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的美国经济史的检验。

上世纪50~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国储蓄额总的讲是极少,并且总的讲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关系很小,有二十余年甚至几乎无关系。

但美国在1957年危机、1960年危机、1969年危机……等各次危机中,都采用降低利率的“反危机”措施。

并且“在1961年2月肯尼迪(时任美国总统——笔者注)提出的‘反危机’措施中,在强调‘加快政府的采购和公共工程计划’以外,还重视‘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住房建筑”((武汉大学经济系北美经济研究室《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出版社1976.87)。

美国的经济史证明,低利率下大肆发放信贷,不过是资本主义扩大内需以“刺激低迷的经济”的“反危机”措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所决定的,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美国“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住房建筑”,与中国的储蓄额多少无关,与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经济过剩有关。

下面我们再具体分析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当然,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受剥削的劳动大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不过我们要具体分析矛盾如何尖锐化,并如何引发金融危机。

二战之后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工人阶级受资产阶级剝削,“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较份额愈来愈小”,但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美国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收入还有增长。

这段时间工人阶级还处于相对贫困化。

80、90年代,从体现新自由主义特色的“里根革命”开始,资产阶级加大对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进攻,使美国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下降状况(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99年9月6日报道说,在过去20年中,美国几乎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所下降,而个人年工作时间比1980年多83小时,增加近4%),这段时间工人阶级已处于绝对贫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