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
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
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全球资本管制放松,世界经济虚拟化进程加速发展,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润国际间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
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经济实力差异所导致的经济虚拟程度的悬殊为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家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
而广大的发展甚至包括多数的新兴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虚拟化程度较低,其经济的运行更多地表现为实体经济主导的特征。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
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让境外债主吸纳
美国国债,借助外资注入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
境外金融泡沫、输出巨额美元三种途径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资
产的极度膨胀,半外围国家承担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是通货紧缩,
中心国美国则以金融泡沫向半外围国家的有效转移而维持通货稳定。
在这个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伴随着国家间收
入再分配的发生。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
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
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发生必将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
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
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
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金融自由
化的理论基础在于自由市场自发作用下,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
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也充分证实了这个命题。
但是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分地强调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
的好处,却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内金融业
发展的现状,强迫少数国家进行比较激进的金融自由化,导致这些
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
20世纪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许多国家尝到了激进自由化
的恶果,但是并没有改变美欧国家强调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一贯
立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金融管制的终结,而管制放松却有可能
终结稳定,金融稳定也许没有直接带来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稳定往
往直接保障并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不发
达的金融市场中,这种对于金融业运行的监管更凸显出它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极度渴求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
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往往忽略相应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旦
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激进自由化所产生的短期利益。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在维持实体
经济良性运行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金融自由化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增大,发生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危机的爆发会对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更大的破坏性。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
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
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
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
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
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
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
流。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由次贷引
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
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
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
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
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
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二战后美元输出方式逐渐由资本项目逆差转向经常项目逆差为主,在此过程中,全球
对美国资产的需求也开始从对其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转向了对其
虚拟资产的需要,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
实体经济相对于虚拟经济显得日益薄弱,全球虚拟经济迅速膨胀,
资金越来越表现出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向以获取价差为目
的的投机行为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的发行摆脱
了与黄金固定挂钩的内在约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似的发行,
以弥补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财政赤字和美国居民不断
上升的赤字消费,又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内在调节机制的缺失,全
球范围内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恶化。
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出口导向
型经济战略的实施迫不及待地需要为本国产品寻找世界性的出口
市场,从而和石油输出国一起很快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并且这些美
元顺差很大部分又用于购买美国资产,使这些美元回流到美国境内。
美元的供给不断地以乘数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随着全球金融
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主体
的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以债券、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
资产的交易为主的虚拟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形成不受
约束的流动性膨胀,全球经济的运行日益被恶化的失衡和金融动荡
所困扰,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深烙着流动性膨胀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