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斯福纪念公园解析(课堂PPT)

罗斯福纪念公园解析(课堂PPT)

罗斯福纪念公园解析
1
富兰克林·得拉诺·罗斯(
Franklin·Delano·Roosevelt

是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
国历
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二
十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
的总统。
1932年11月罗斯福竞选总
统,以压倒多数获胜。嗣后又
连续三次当选,打破了美国有
史以来总统不得连任三次的传
17
• 哈普林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一组雕塑集中表达 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环境。第一个雕塑是一个 名叫“乡村夫妇”的主题雕像,描绘的是一对绝 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乡村夫妇,站立在倒闭了的 农庄前,神情麻木,显得孤立无援;其右边的第二 个雕塑是一名叫“等待面包的队伍”的铜像,描 绘了5个身穿大衣和皱帽的工人排成一列,等待政 府的救助,他们全然不顾人格的尊严,只求一点 施舍来度日,这个雕像集中反映了从1930年以来 席卷全美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政 府的积极援助措施。
人们一进入公园的印象就是从岩石顶倾泻而下的水瀑,平 顺有力,象征罗斯福就任时所表露的那种乐观主义与一股 振奋人心的惊人活力。该区由粗糙而具有原始干的浅色花 岗岩墙体围合成的开敞式展览空间,所有花岗岩墙体的高 度都不超过周围的树木,整个纪念物掩映在绿树丛中,与 环境融为一体。周围绿色植物按照形态分为高、中、低层 植物,冷暖色调搭配,且从选择的植物类型来看,植物大 都是自然方向生长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形态,与跌水相融 合更塑造出原始、自然的观赏环境,而水的应用则展现了 积极向上的乐观与活力。在表达缅怀、纪念之情的同时也 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亲切、轻松的游赏环境。
的视觉景观,增强了参观者的游览兴趣。
26
十一、叙事式的故事空间处理手法
在罗斯福总统纪念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哈普林采用了一种 叙事式、述说式、讲故事式的纪念空间表达手法,他用四个室外 小空间来象征总统的四个任职时期和他宣扬的四种自由,这几个 空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主要人流的游览顺序依次排序,记 录着罗斯福总统在任职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环境氛围。哈 普林通过雕塑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件,通过水体的不同声音、混 凝土墙体材质的不同质感以及不同的空间布局来表达的不同的纪 念氛围,综合多种形态的艺术处理手法营造了一个有开端、发展、 高潮和尾声的这样一种故事式的空间情感序列。
场生活了三年。 之后回到美国,在康耐尔大学和威斯康
辛大学获得了植物科学和农业学学士 学位。 1940年,与安娜萧曼结婚,育有二子, 达雷与拉娜。 1941年至1942年间,在哈佛大学风景园 林专业学习,师从唐纳德。二战爆发, 在1942年至1945年间服役,任美国海 军中尉。 1945年后,游历自然,积累了大量的对 自然界水体、石材的写生。 游历之后,先后从事建筑、景观设计。 2009年,逝世。
20
21
三区─二次大战
由园道进入第三区的步道口,崩乱的花岩石零散置于两 旁,有如被炸毁墙面乱石一样,象征二次大战带给人民的惨 状。 从图片上很少能看到植物,只有在远处为避免画面枯燥、混 乱而在墙外配植了乔木。整个场景都是凌乱,凸显赵正的混 乱惨烈。 在罗斯福总统的第三个任期中, 美国社会正面临着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破坏和威胁,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突出当时社 会上不安的气氛, 哈普林在这第三个空间中摆放了一组质地 粗糙、杂乱堆放的巨大石块, 在其中一块巨石上刻写着“我 憎恨战争”的宣言来增强这种气氛。巨石边的叠水瀑布由错 落排列的大块石组成, 水声震耳欲聋, 再次隐喻战争所带来 的威胁和其带给人们的磨难与伤痛。而罗斯福的青铜坐像就 安放在空间正中挡墙的一角。
场地分析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市中心有一
条河叫波托马克河,河的东面是波托马克公园。
这个公园定义为美国国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和
名人的纪念园用地。罗斯福纪念园正位于潮汐湖
与波托马克河之间的西波托马克公园内的一个狭
长的地段上。在其周围已经坐落了三位美国总统
的纪念园。罗斯福总统纪念园的选址是在整个大
该区除了从浮雕、图腾的图案展现当时经济恐慌的紧迫 感。从竖向的图腾树立在广场中间,众多的竖向线条就给 人以强烈的紧张感,而此时墙面为保持整体统一仍然选用 花岗岩石为材料,但是在选材上明显比一区要精细很多, 以突出拘谨的感觉。远处选用围栏也是竖向结构的,与图 腾保持着统一的方向。另外植物上没有太多的应用,是为 了突出紧张的氛围,而适量的使用了红叶的树木则更是为 了突显经济大恐慌水生火热的感觉。
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来说,劳伦斯·哈普林在20世 纪美国风景园林行业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
四、罗斯福纪念公园介绍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焦点形成的纪念空间,以林肯纪 念馆与国会大厦形成东西轴线,白宫与杰佛逊纪念堂为 南北轴向,而罗斯福纪念公园就位于特区的西南侧,于 潮汐弯凸出的岸边与对岸的杰佛逊纪念堂相望 。
统。
1945年第四届任期开始后
不久因病猝然逝世,共执政十
二余年。
2
从1940年开始,罗斯福余生
的时间里参与了所有的有关世界
的重大决定,并在其中起到了策
划和领导者的作用,1941年他与
丘吉尔共同起草了《大西洋宪章
》,1942年签署了由他本人最后
修改并命名的《联合国宣言》,
联合国从此诞生。1945年他以多
麦克·米兰 (Mc ·MIllian)的“风 筝规划”(Kite Planning)平面 (1)美国国会大厦 (2)托马斯·杰斐逊纪 念堂 (3)F·D罗斯福纪念 园 (4)亚伯拉罕·林肯纪 念堂 (5)肯尼迪表演艺术 中心 (6)白 宫 (7)乔治·华盛顿6纪念 碑
五、罗斯福纪念公园位置
7
五、罗斯福纪念公园位置
病之躯斡旋、调停并达成《雅尔
塔协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
、人民生活最艰难时开通的“火
炉旁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人
民广为传颂的佳话,而罗斯福也
因此总统”。
3
二、劳伦斯哈普林介绍
1916年,哈普林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17岁时,他离开家乡,在海法的一个农
15
哈普林将罗伯特·格拉哈姆设计的名为“第一次就职” 的罗斯福半身雕像和同样象征第一次总统就职的一个喷 泉瀑布设为这个室外空间的主景, 整个空间简洁、朴素。
16
二区─经济恐慌
图腾与雕像所呈现当时全球经济大恐慌所带来的失业、贫 穷、社会无助与金融危机等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柱式的 图腾与墙面的青石浮雕,一幕幕的纪录前人齐心为度过经 济萧条,各行各业艰困打拼的百态。
从一个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时,由于墙体、树木和雕塑的遮挡,
人们的视线总是时断时续,隐隐约约,有一种期待感,而这种视
线的引导是在非常自然的空间布局下完成的,人们可以随意选择
行进路线,参观者可以随着墙体的引导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
参观,也可以选择位于潮汐湖边的游步路和公园中的小道来参观,
这种多视角、多种游览路线的安排让人们在轻松自然的空间氛围
11
使用者和使用状况分析
罗斯福纪念园与众多纪念园呈规则状分布在白宫附近, 不仅为游人和居住在其周围的人们游览、观赏,更作为美 国政府的标志性纪念性园林给予政府官员启示和警惕。
12
九、景观分布
13
华盛顿广场周边主要的构筑物及其它 们的构成关系
杰 斐 逊 纪 念 堂
14
第一区─罗斯福总统上任初期
18
19
华盛顿广场周边主要的构筑物及其它 们的构成关系
在这组雕像后面是一组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一系 列社会改革措施的纪念柱和墙体, 墙体上还可有 反映新政改革措施的浅浮雕, 如工具和工人劳动 的场景等。五个独立的纪念柱用凹形浮雕重现墙 上的景象, 通过虚实对比引发人们去触摸、探寻、 思索的欲望。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利工 程”的大型叠水瀑布用来象征新政改革中最大的 水利工程。穿过一个有条石铺装的曲尺式的过渡 空间即来到第三个空间。
中完成对纪念园的参观,达到了解历史、传承伟人精神的游览效
果,而不是在威严冷峻的视轴线景观和令人敬畏的建筑空间氛围
中被动地接受历史故事和人物精神,这与罗斯福总统的崇尚民主
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一致的。
与此同时,哈普林还巧妙地将纪念园周边的环境景观纳入到纪念
园的视线安排之中,不时地给人以惊喜,从而也大大丰富了园内
27
十一、叙事式的故事空间处理手法
哈普林采用了两条设计主线:一条是叙事式的故 事空间线索,一条是纪念性空间情感线索,两条 主线互相交织,叙事式的故事空间形式布局为纪 念性空间情感的变化历程提供了形式上的载体, 情感体验历程的变化为叙事式的故事空间增添了 内涵和精神。人们在真实的三维空间走过,回到 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人们可以随意地去猜测、探 寻,穿梭在现实与历史之间,不知不觉中、自然 地完成了整个纪念空间的游览过程。比时下一些 常见的纪念馆中设置一个放映室所放的一张张枯 燥的历史图片要来得鲜活的多、生动的多。
22
三区─二次大战
23
四区─和平富足
历经经济恐慌与二次大战的浩劫后,转之而来就是战后建设全面复 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舒适的弧形广场空间作开放辽阔的效 果,对角端景是动态有秩的水景衬以日本黑松,产生一种和谐太平 的景致。
该区也有水景,但是与一区相比既有前后呼应的作用,又显出 不同。一区的水欢快愉悦,而该区的水则更为平静,这也是为了展 现在人生不同时期,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心态有所不同。二战以后, 一切都变得平静和谐,也更成熟了。
28
十二、材料
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自由的空间形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参观者是在通过运动的过程中去体验纪念性空间的,是在一系列 彼此相互联系的空间里穿行时慢慢获得纪念性情感的体验的。由 此哈普林首先选择了外形粗糙、凹凸不平的看上去非常自然原始 的花岗岩石材作为墙体的贴面材料,从而为整个空间的环境氛围 奠定的一个原始、质朴、自然的基调。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空间氛 围中,哈普林充分发挥了他运用墙体的创造才能,他用墙体将整 个纪念空间围合成一些列的凹凸有致的小空间,并通过雕塑、水 景、植物、铺装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流动的空间序列。这样人 们便仿佛走进了一个远古的纪念空间环境中,在一个个自然原始 的空间中穿行,在运动中体验历史,慢慢经历纪念性情感的高潮 以至最后的回归平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