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课堂变得有情有趣

让课堂变得有情有趣

让课堂变得有情有趣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这样,才引领孩子们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拼音、识字教学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却是很单调枯燥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40分钟里集中精力,主动获取知识,有效识字,充满情趣的良好学习环境就非常重要了。

在拼音、识字和阅读说话的教学上,我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合理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形式多样,保持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作为老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所以我将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如教完23个声母后,我设计了“排队”这个游戏:先把声母卡分给孩子们,然后说:“我请声母来排队,看谁站得又快又对。

”既可以按顺序,又可以打乱顺序,多次游戏。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都积极地参与。

又如,识字教学中的“找朋友”游戏:我要求学生把课前自制的生字卡准备好放在桌面上,我读生字的音,学生听后迅速拿出对应的生字,读并组词。

游戏是这样的:我读“月”的拼音,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马上拿出“月”回答:“我的朋友在这里。

月、月,月亮的月。

”如此的“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一举两得。

二、在识字、阅读中融入绘画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单一教和学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学生极易困乏。

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定是迥然不同的。

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定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所以,他们乐于提笔涂鸦,愿意用自己的画表达他们的思想。

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他们拿起想象的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通过画笔表达出来,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为了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语言中感悟春天的美丽,不仅要引导孩子们用眼睛去欣赏,用耳朵倾听,还要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春天,并说说、写写眼中的春天。

先要求孩子们观察、寻找身边的春天,再利用活动课,一边播放一组春天的轻音乐,一边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还要用自己的话写写画中的内容。

在愉悦的氛围里,一幅幅稚嫩的绘画写话的作品诞生了。

接着请了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

课后立即将全班同学的作品一一上墙展示。

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还善于表达,自然将春天画进了心里。

此外,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作品的同时,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刻,学习变成了乐趣。

再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一课,
在孩子们认识了文中的小动物后,指导他们通过简笔画画出这八种小动物,再要求学生在每一幅画的旁边写上动物的名称,即带音节的词语,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动脑、动手、动嘴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画笔走进了孩子们的识字、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他们识阅读表达的乐趣。

三、通过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添加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气氛,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习兴趣。

《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语言精炼优美,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歌,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在学生初读了解诗歌的意思后,在优美的《秋日私语》的旋律中,让学生一边通过多媒体欣赏美丽的秋景,感受秋天特有的声音,如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时,一边听我范读,此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

在孩子们对课文内容形象化的基础上,又继续配乐引读、赛读等,在读中体会韵味,感悟情感,此刻,孩子们的想象已经插上翅膀,我就势引导他们续写诗文,自然水到渠成,效果喜人。

在优美的音乐中“读”,孩子们不仅想象丰富,还培养了爱美的情趣,领悟到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