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是高等学校讨论的永久主题。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保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与协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院是江苏盐城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优化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制定了教学与科研相互推动的机制,取得了教好的成效。

一、转变思想,充分理解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研工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人才,提升学生能力,关键在老师的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而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

近10多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最近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办学思路,学校不仅有科研成果奖励,年底教师发津贴也充分考虑到老师的科研成果,这大大提升了老师做科研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建立科研教学联动机制
1、培养科研骨干与教学骨干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能完全分开的。

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建立了科研骨干队伍和教学
骨干队伍,搭建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平台。

让广大教师认识科研的重要性,将具有潜力的老师送到一流高校进行培训,做访问学者等,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引进一些教学或者科研骨干教师。

2、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奖励等制度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对科研的投入,对科研奖励的力度都是非常高的。

纵向科研项目我们进行一比一配套,对于层次比较高的项目,在申报初期还资助1000元的赞助费。

对于横向合作的项目,学校不仅不收管理费,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做科研的积极性,以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老师,也逐步开始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3、建立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量互换机制
科研成果应该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学校发展相结合,还要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材的编写中去。

让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也可以通过科研成果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学习技能。

鼓励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全省、全国等各类比赛。

学院制定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相互转换的机制,要把教学和科研打通。

4、加强学术交流
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出去交流肯定不会有好成果。

地方院校科研能力比较弱,
高层次人次不足,科研经费也不足,这是普通高校的特点,老师为了开拓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定期的开展学术研讨,有条件的学习要主动举办学术讲座及论坛,要在学校营造一个积极的良好氛围。

三、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加大科研改革力度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现在除了有科研项目,还有教研项目。

项目数量的发展带动了学校科研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日益规范。

以我院为例,今年我院获得国家项目15项、省级项目20项,校级项目100多项。

2、老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还可以编写教材,解决学校教材不足的问题,以前有一些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外请教师进行教学,现在由于老师注重科研,这些课程,我们学院老师自己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了。

3、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教学方法。

老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过程中他们开阔了视野,他们就会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我院为例,我们学院不少教师开辟了微课,开展了视频教学,学院也经常举办学术论坛,本学期我院邀请了多名
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我校做报告,累计开设讲座50多场。

还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与多个企业合作办学。

把企业老师请进来,还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训。

四、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老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了,老师就会想办法带动学生去搞一些科学研究,学生做科研的过程中,会和外界取得联系,动手能力会大幅提升,创新思维也会得到提升,将来毕业后,就业的层次会大大提高。

毕业就业率会保持稳中有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

我院对学生技能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

近两年来,学院组队参加教育部、商务部、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三、四、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组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江苏省级赛特等奖3项、获得全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近二年内学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5项、省级指导项目2项;组队参加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获得二等奖3项。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参考文献:
[1]纪宝成,科学制定学科规划,大力加强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2]李友良等,大学生补考问题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3]张楚延大学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霞,大学生补考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