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填空题大家自己网上找些看看就好了,仅列出部分,其他自己网上查找。
2、名词解释也仅是根据老师平时讲课时提到的列出,并不可能完全都是。
5篇文献必有一篇名称是名词解释。
3、老师明确回复5篇文献只会出在简答题上,不会出在论述题上。
4、论述题一题是《文学理论》或《批评意识》整本书的概述,另一题可能是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
一、填空题1.文艺学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通常文学本体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等五个方面。
3.文学理论作为对文学普遍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自己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科学性。
(2开放性。
(3实践性。
(4)中介性。
4.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其中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5.关于艺术分类,最具有普遍性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所使用材料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不同,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6.着眼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区分意象的类型,可以将意象分为兴象、喻象、抽象。
7.“落红万点愁如海”,诗句中的意象类型属于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8.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要,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精神愉悦性、2. 具体功利的超越性、3. 心灵的自由性。
9.文学媒介大体可以分语音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电脑媒介。
其中,电子媒介又可以分为广播媒介、电影媒介、电视媒介。
10.真正的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两个不同取向:其一,文学语言的具体性。
其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抒情文本的现象层,是指具体可感的生活片段,如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等。
12.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面,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是历史意蕴层次、第二是审美意蕴层次、第三是哲理意蕴层次。
13.网络文学的特点如下:第一,结构开放性、第二,传播便捷性、第三,技艺综合性、第四,语言解构性、网络游戏性。
14.文学创作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构思阶段、言语传达阶段。
15.创作准备阶段一般包括: 1.素材积累、 2,情感体验、 3.创作动因生成、16.艺术构思的主要方法一般包括:(1)整合法、(2)简化法、(3)漫画法、(4)倒错法、(5)变异法等。
17.文学风格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在表现形态上,文学风格体现为作家的个性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
18.关于文学起源的理论很多,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摹仿论、表现论、实用论、语言论、游戏论和文化论。
(下面是5篇文献可能出到的填空题,可能是问某部作品的作者,或者问作品中提出的理论,或者问作品名称)19.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提出“非个人化”理论。
20.罗兰·巴特的《作者的死亡》21.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提出创作即白日梦,即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
22.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对文学作品本体的探索,其文本层次理论中提到人工制品、声音序列、读者的体验、作者的体验、作者有意识的经验和无意识经验的总和、社会的经验和集体的经验。
23.姚斯的《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中提出期待视野的概念。
24.伊瑟尔“召唤结构”“隐含读者”概念25、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中国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3.摹仿论:内涵:摹仿论是关于文学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
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为再现论。
摹仿论相信,文学及其他艺术都是来自对自然的摹仿。
摹仿论在西方的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评价:摹仿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属性,重视作者的意图及理性力量的作用,重视对超个人的社会现实的表征,这都有其合理性方面,但若以此来概括文学活动的全部则是远远不够的。
4、表现论:内涵:与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不同,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是作者的表现的产物、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很早就重视表现论(诗言志、诗缘情)。
5、实用论:内涵:实用论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用。
中国古代儒家的教化理论就是一种实用论。
孔子就非常重视诗歌和音乐在塑造心灵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他把文艺当作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
评价:实用论关注文学的道德感化与社会功用,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忽视文学审美愉悦功能之嫌。
6、游戏论:内涵:游戏论是一种从文学创作的发生、性质及功能的整体上将文学归结为无功利的自由活动的理论。
中国古代有关文学怡情悦性的理论与游戏论有类似之处。
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
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西方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7、文化论:内涵:1、文学文化论是指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它大致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学活动是由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
从创作看,任何表达意图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
从阅读和批评看,对文学意义和性质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
9、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指的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10、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提出“陌生化”的概念。
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
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陌生化理论强调了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
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使用陌生化手法,如在《战争与和平》中称“圣餐”为“一小片白面包”等等。
11、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12、文学意象:(从文学意象的本体特征角度)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性、怪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表意之象。
(从作家创构意象的角度)作家通过物我交融和情景合一所创造出的感性形态。
13、文学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14、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富于魅力的性格,主要强调在叙事性文学中,如小说;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5、文学风格: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在这个定义所包含的几种因素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
语言、体裁、意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是作品风格的外在表现。
从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则是风格的现实的审美标记。
16、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文学见解、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作家群。
判定一个文学流派有三条标准:(1)是否形成了有影响的作家为代表的作家群;(2)这个作家群的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见解和审美追求是否相同或相似;(3)这个作家群的成员在创作实践中是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人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似的艺术风格,即流派风格。
17、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8.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有正向顺应与逆向遇挫两种。
实际上,真正赢得大多数读者喜爱的作品,往往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
一方面,本文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意境遣动读者的想象。
20.文学忠诚:首先,作家必须热爱文学。
作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他必须热爱文学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把文学当作生活的意义所在。
其次,作家必须献身于文学。
任何职业都需要敬业精神,但文学创作要求更高,不仅是一般的敬业,而是献身、是付出整个生命。
21.作家修养:就是指作家通过后天的努力,自觉地提高文学创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家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文化修养、文学修养三个方面。
作家的思想修养包括认识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精神境界的提高。
作家的修养还包括文化修养,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作家的修养还包括文学修养,也就是直接提高文学创造的能力。
22、创作个性:文学创作是艺术个性的创造,对作家而言,就是创作个性的生成。
创作个性的形成,既是作家区别于常人的标志,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