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本

绘本

绘本,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

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简的,“图”“文”一体。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

在国外,绘本阅读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部分正被更多的幼儿园所接纳。

但不少幼儿园在进行绘本阅读实践时缺乏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课程架构,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譬如教师枯燥的教导而不是与幼儿愉快的分享;强迫幼儿乏味的学习而不是引导幼儿用心的感受;教师冷漠的旁观而不去进行有机的指导等等。

那么,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发挥绘本阅读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一、深情导读,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激发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

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阅读的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永远地留在幼儿的记忆当中。

如在非常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时,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如指导幼儿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二、指导看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教给幼儿绘本阅读的方法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

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

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

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

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片,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读第二幅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从中体会母爱无惧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三、巧妙设疑,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想,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动植物形象)、蛇狼鹿虎、山精树怪(神魔形象)的直接注脚。

”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比如在绘本《逃家小兔》的教学中,当教师问到“为什么小兔会逃跑?”时,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但由于经验的局限,回答还是比较集中,妞妞:“这应该是只调皮的小兔,老喜欢玩咯!”苗苗:“妈妈让它弹钢琴,它不想就逃了!”教师又问:“它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娜娜说:“它肯定会遇上大灰狼,幸亏有兔妈妈帮助!”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都奔着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了,茜茜:“对呀!说不定大象伯伯也会来救小兔的!”亚明:“小青蛙会开着直升飞机来救小兔,大灰狼就吃不到了,呵呵!”袁帅:“小兔钻进树洞,大灰狼就吃不到它了!”……大家紧紧地围绕着娜娜小朋友的回答展开热烈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

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

游戏的情境随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如我们在阅读《逃家小兔》之后开展了语言游戏《兔妈妈找兔宝宝》。

活动中,我们利用将教材中记载着小兔和兔妈妈的想法小卡片分发给幼儿,让这些幼儿扮演不同变形的小兔,另请一名幼儿当兔妈妈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如:“如果我是小兔,我就变成小鱼游得远远的!”兔妈妈就来找相应的小兔:“如果你变成小鱼,那我就变成捕鱼人来抓你。

”接着就由手持相应卡片的幼儿继续练习对话。

当游戏进行了比较熟练的时候,我们还准备了空白的卡片,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记录幼儿精彩的讲述。

五、迁移经验,感悟内涵,在阅读绘本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

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

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

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

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

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趣味中会心一笑。

又如在《再见了,艾玛奶奶》中,作者用摄影的方式,从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坚强的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书中饱含生命之爱,令人读后感动不已……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绘本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正在各地幼儿园逐渐掀起,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特点与优势,理性地开展绘本阅读实践。

通过深情导读、指导看图、巧妙设疑,创设情景、迁移经验,引导幼儿层层深入,体会和感悟绘本阅读的快乐和奥妙,使幼儿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让幼儿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蔡玉绘本阅读教学方式知多少随着班级读书会如火如荼地展开,绘本成了低段班级读书会主要的阅读内容。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绘本阅读,期望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这学期,我跟孩子们共读了一本本生动有趣的绘本。

仔细回味,略有收获。

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主题引导式每本绘本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遍布在图画中。

如果以这个主题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的话,绘本的人文性将会“随风潜入夜”般的深入人心。

以主题为线索引导阅读,可以将图画中散落的珍珠串成串,让主题的光芒四溢!同时学生将会在主题的引导下,体会到“发现”带来的无穷乐趣。

因为,绘本的主题本身就是在形象有趣的画面中展示出来的。

带领孩子去发现这样的画面,当然就是去带领孩子发现幸福的天堂。

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就是表达“小的是美好的。

”的主题。

小小的我能钻过洞穴到达另外一个天地,而大大就钻不进来了。

我在这个世界里,能发现许多的宝贝。

在“发现宝贝”的这幅图中,当学生观察完图中已有的事物后,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的是美好的。

”我问:“猜猜在这个世界里,我还有可能发现哪些宝贝?”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了他们平时在草丛中发现的事物:蜗牛、蚂蚁、蚯蚓等。

他们已经进入到书中来了。

有一个孩子还悄悄地说:“地下还有金子。

”真让人忍俊不禁!这不就是阅读带来的乐趣嘛!“小的真好。

能拥有这么多的宝贝!”我这样羡慕地赞美他们。

孩子们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

通过主题来引导孩子阅读绘本,让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二表演延伸式这种方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

绘本的情趣也在表演中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身同感受着。

适合表演的绘本,让孩子们演演,更能激起情趣。

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前半分内容就是讲“大大会做什么,我也会做什么。

不过……”可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演演书中内容:比比跳远,比比钻洞。

大大的厉害,我的优势,在表演中就会更能体现出来。

书是生活的写照。

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反之亦可在生活中演绎文本,将文本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

让低段学生在表演中延伸文本,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方式。

如:如《大大行,我也行》,当学生阅读完前半部分的时候,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表演:如:师边举卡片边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

生也举起卡片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

不过我还太小,没有老师举得那么高。

老师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写字表演,也让学生用句式“老师会……我也……不过……”来说话。

有了生活表演的推波助澜和铺路搭桥,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用句式说说,孩子们都能情趣盎然地说上来大人与自己之间能做的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

课堂上生活已悄然融入到文本阅读中了。

三读写结合式这种指导方式的提出,缘于儿童绘本的特质——在内容上: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

图画故事书里的图画,应具备的条件:1.鲜明的视觉像:儿童喜爱鲜明的色彩和形象,对于抽象的、混沌的、因无法理解而不感兴趣。

2.融合在画中的想象力:画中要有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想象愈丰富的愈受欢迎。

3.线条的变化和形状的构成,应有明确的关联:因为儿童的感觉是敏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