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建设毕业设计论文

矿井建设毕业设计论文

.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杨建勋专业:09矿井建设学号:090627021指导教师:闫勇敢所属系(部):建工系二〇一二年五月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那户沟联营煤矿主要运输大巷施工组织设计建工系09矿井建设专业姓名杨建勋设计时间:2012 年3月5日~2012 年 5月10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 12年月日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建工系09 矿井建设专业姓名杨建勋答辩内容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12年月日前言本设计是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把原那户沟联营煤矿和乌素沟煤矿整合进行改扩建。

对其中的主要运输大巷进行设计,命名《那户沟联营煤矿主要运输大巷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依据为:1)阳泉学院下发的《关于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编制规范》和矿建教研室编制的《矿井建设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2)《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外围那户沟联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3)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2006年6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区东侧那户沟联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鄂尔多斯市煤矿设计院2003年12月编制的《准格尔旗川掌镇那户沟联营煤矿改扩建方案设计》。

5)矿方提供的有关现状资料。

6)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

本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工业场地,利用现有的主、副平硐及回风立井分别作为改扩建后的主、副井及回风井,主、副平硐位于井田中东部,位置合理便于开发全井田,工程量省,减少了矿井投资;地面设施充分利用了既有的工业场地,适度增加了地面设施;井下大巷沿主采煤层顶、底板布置,合理解决了立体交叉问题,大巷运输方式与井筒运输方式相协调;采区开拓大巷与采准巷道功能的“合二为一”,在开拓巷道两侧直接布置回采工作面,减少了生产环节及工作量;重点完善了影响本矿安全生产的煤尘爆炸、自燃发火、井下水三大自然灾害防治措施的同时,健全了其它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全矿井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地面已有设施,地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区明确、线路简捷、占地面积小。

目录第一部分矿井基本概况 (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地质特征 (7)第二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16)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16)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8)第三节矿井开采 (18)第四节井筒及井底车场 (22)第三章地面生产系统 (23)第一节生产系统 (23)第二节辅助设施 (23)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设备 (25)第一节采煤方法 (25)第二节采区布置 (28)第三节主要运输系统 (30)第四节巷道掘进 (32)第五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34)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34)第二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36)第三节场内运输 (37)第四节其它场地布置 (37)第五节管线综合布置 (37)第六节防洪排涝 (38)第六章通风与安全 (40)第一节概况 (40)第二节矿井通风 (40)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5)第七章供电系统 (52)第一节井上供电 (52)第二节井下供电 (53)第三节监控与通信 (54)第八章给水排水 (56)第一节给水 (56)第二节排水 (57)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57)第四节消防及洒水 (57)第二部分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59)第一章设计依据 (59)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工程特征 (60)第一节施工条件 (60)第二节技术准备 (60)第三节工程准备 (60)第四节工程特征 (61)第三章巷道施工 (62)第一节施工方案 (62)第二节施工方法 (62)第三节凿岩方式 (63)第四节爆破作业 (63)第五节装、运岩(煤)方式 (65)第六节支护 (66)第四章巷道施工设备和辅助作业系统 (71)第五章劳动组织与正规循环作业 (72)第一节劳动组织 (73)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73)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4)第六章工程综合进度计划 (75)第一节工程综合进度 (75)第二节工程施工计划 (75)第七章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 (76)第一节工期目标 (76)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76)第八章安全技术管理及环保措施 (78)第九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80)第十章主要施工设备及保证措施 (84)参考文献 (86)致谢 (87)第一部分矿井基本概况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位置、交通(一)位置川掌镇那户沟联营煤矿位于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区东侧外围,行政隶属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川掌镇,其拐点坐标如表1-1-1所示。

表1-1-1 那户沟联营煤矿拐点坐标表核实后煤层赋存标高为1315~1274m。

整合后的那户沟联营煤矿包括原伊东乌素沟煤矿、川掌镇那户沟联营煤矿及部分扩界区。

整合前两个煤矿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表1-1-2所示。

表1-1-2 那户沟联营煤矿整合前原煤矿坐标表1-1-1。

图1-1-1(二)交通那户沟联营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部,矿区对外交通主要靠公路汽车运输。

矿区距准(格尔)~东(胜)铁路西营子火车集装站9km。

曹(家石湾)~羊(市塔)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

井田经曹羊公路至曹家石湾约33km与109国道相接,从曹家石湾沿109国道向西55km到达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向东北78km可达薛家湾镇。

西营子火车集装站沿铁路东北至薛家湾镇与丰准铁路相接,向西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与包神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交通位置附图1-1-2。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为内蒙古高原主体部分之一。

受黄河支流向源侵蚀的影响,井田内地形切割剧烈,“V”字形冲沟十分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属典型的侵蚀性丘陵地貌类型。

井田总体位于峁梁之上,四周被沟谷切割和包围,地形十分复杂。

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的峁顶之上,海拔标高+1387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边界与那户沟交界之处,海拔标高+1251m;高差136m。

区内一般标高+1316~+1360m,相对高差40m左右。

三.河流水系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南侧,井田四周沟谷属于纳林川的上游。

纳林川位于井田东侧,为黄河支流。

上述沟谷除纳林川常年有溪流之外,其余均为季节性干谷。

四.气候条件及地震(一)气候条件本区属半沙漠、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6.2℃,最高温度为38.8℃,最低温度为-30.9℃,年降水量277.7~544.1mm,平均401.6mm。

年蒸发量为1749.7~2436.2mm,为年降水量的5倍。

区内风多风大,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达20m/s。

无霜期短,一般165d,冰冻期195d,最大冻土深度1.5m。

图1-1-2 交通位置图(二)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对照烈度为7度设防区。

区内无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发生。

五.煤矿建设及生产情况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聚能煤炭集团有限公司那户沟联营煤矿位于准格尔旗川掌镇境内。

由原那户沟联营煤矿和乌素沟煤矿整合而成。

那户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后来因技改增效,生产能力提高到10万吨/年。

矿井主采煤层为6-1煤层和6-2煤层,两层煤分别有各自开拓系统,开拓方式均为平硐单水平开拓。

主平硐采用5t自卸车运输、主要担负提升煤炭、下料和进风任务;副平硐安设有扇风机、担负回风、排水、下电缆及辅助运输任务。

井下设有两组大巷,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分别布置在6-1、6-2煤层底部。

采煤方式为花点残柱式,放炮落煤,装载机装煤,5t自卸车运煤至工业广场。

全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

工业场地有简易生产系统,并布置有风机房、调度室、锅炉房、机修车间、灯房、浴室、食堂、办公楼、职工宿舍等。

批准开采的井田面积为1.2545km2。

乌素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后期规划生产能力21万吨/年。

矿井主采6-1、6-2煤层,两层煤分别有各自开拓系统,开拓方式均为平硐单水平开拓,在6-1煤层有四个平硐井口,南、北部各有一组,6-1煤层基本全部采空。

6-2煤层布置有一对平硐。

主平硐采用5t自卸车运输、主要担负提升煤炭、下料和进风任务;副平硐安设有扇风机、担负回风、排水、下电缆及辅助运输任务。

主、副井筒两翼已基本采空。

采煤方式为花点残柱式,放炮落煤,装载机装煤,5t自卸车运煤至工业广场。

全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

工业场地有简易生产系统,并布置有风机房、调度室、锅炉房、机修车间、灯房、浴室、食堂、办公楼、职工宿舍等。

批准开采的井田面积为1.5203km2。

两煤矿整合后那户沟联营煤矿井田面积为3.6032km2。

六.煤田开发简史,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和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矿井位于东胜煤田浅部,四周小煤矿甚多,北东侧与准格尔旗保盈煤矿、乔家渠煤矿、吴家沟煤矿相邻,年生产能力一般10~20万t,均开采6-1、6-2煤层,开采方式、地质情况大致相同,北西侧与陈二和煤矿相邻。

矿井正常涌水量均小于5m3/d,在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也未发生过顶板大面积垮落和涌水现象,目前采掘条件下所反映的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类型。

各煤矿在采掘时矿界周边留设20m保安煤柱,无越界开采现象及矿权纠纷。

目前一些小煤矿已经停产关闭,有条件开采的正在申报。

七.电源条件那户构联营煤矿需新建一座10kV变电站,由乌日图高勒35kV变电站以10kV 供电,导线型号LGJ-50/8,线路全长0.65km,作为一回供电线路;另一回供电线路从新建徐家梁35kV输变电工程10kV线路供出,供电距离2km。

因此电源条件可靠。

八.水源条件地下水十分贫乏,且地下水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与PH值普遍偏高,故地下水一般无供水意义。

井田四周被沟谷切割,但由于沟谷位于纳林川上游,沟底的冲洪积层厚度不大,含水不丰富,也难以找到丰富的水源,因此煤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目前条件下尚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

九.其它建设条件本矿井具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电源、水源可靠,材料供应等其它条件配套,外部建设条件较为优越。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区域地层及构造1.区域地层东胜煤田为侏罗纪含煤盆地赋存的中~下统侏罗统含煤建造,其沉积基底为三迭系上统延长组,在沉积盆地的北缘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在煤田东南边缘局部地区煤系地层与侏罗系下统富县组接触。

煤系地层的上覆地层有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安定组,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全新统。

其区域地层特征表见表1-2-1:2.区域构造矿井地层主要叙述上石炭统本溪组(C2b)、上石炭统太原组(C2t)、下二迭统山西组(P1s)、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P1x)和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