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分离工程第二章膜材料与制备

膜分离工程第二章膜材料与制备

具有疏水性,易污染; 耐压能力较差。
可制备超滤膜、微滤膜和复合膜的多孔支撑膜,可制成不 同的组件形式。
9
缺点
优点
3芳香聚酰胺(PA)
高吸水性,具有较高的通量和较低的截留分子量; 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好; pH 范围宽(4-11); 操作压力要求低
耐氯性能较差; 易被蛋白类溶质污染。
可制备反渗透复合膜。
10
缺点
优点 缺点
4聚酰亚胺(PI)
高吸水性,具有较高的通量和较低的截留分子量; 热稳定性较好(耐温125度); pH 范围宽(4-11); 耐氯性能较差; 易污染。
可制备反渗透复合膜、超滤膜和气体分离膜。
11
5聚烯烃类
聚丙烯啨
化学性能稳定;耐热性好 亲水性差
重要的超滤和微滤膜材料,也可制备渗透汽化膜
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可通过热致相分离和拉伸方法成膜 化学性能稳定;耐有机物污染、通量大,但耐温性差。
高密度聚乙烯可通过烧结法制备微滤膜 耐溶剂性、透气性、透湿性、机械性能较好,电性能差。
12
5聚烯烃类
聚丙烯
耐酸碱性、耐溶剂性和耐热性好; 亲水性差
微滤膜材料,常采用拉伸法制备平板膜和热致相分离制中空纤维膜 聚氯乙烯
无机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 烧结法、化学沉淀法等。
20
高分子膜的制备
对称膜的制备
21
微孔膜的制备⑴ 拉伸法
当聚合物处于半结晶状态,内部存在晶区和非晶区时, 两个区的力学性质是不同的,当聚合物受到拉伸力量, 非晶区受到过度拉伸致使局部断裂形成微孔,晶区则作 为微孔区的骨架得以保存形成拉伸半晶体膜
聚偏氟乙烯
化学稳定性好,耐强酸强碱及溶剂侵蚀;耐热性能好。亲水性差。
可以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和微滤膜
15
8含聚合物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低温固化硅橡胶主要用于气体分离膜的皮层, 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选择性
聚三甲基硅烷基丙炔(PTMSP)
化学稳定性好,耐强酸强碱及溶剂侵蚀;耐热性能好。亲水性差。
常用来制备非对称反渗 透膜,也可制备卷式 超滤膜和纳滤膜。
7
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示意图
1%
表皮层,孔径
(8-10)×10-10m
过渡层,孔径 200×10-10m
99%
多孔层,孔径 (×1100-001-0m4000)
8
优点
2聚砜类
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醇和脂肪烃; pH 范围宽(1-13),利于膜清洗; 耐热性好(使用温度可达75度),利于消毒; 耐氯性和抗氧化性较好; 具有较宽的孔径范围(1nm-0.2μm)
2
无机膜材料
3
无机膜多以金属及其氧化物、多孔玻璃、陶瓷为材料。 从结构上可分为致密膜、多孔膜和复合非对称修正膜 三种。以陶瓷材料的微滤膜最常用。多孔陶瓷膜主要 利用氧化铝、硅胶、氧化锆和钛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 膜厚方向上不对称。
优点: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 缺点:不易加工,造价高。
16
膜的制备
要求: (1)透过速度 (2)选择性 (3) 机械强度 (4) 稳定性
17
膜的结构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 对称膜(Symmetric Membrane) 非对称膜(Asymmetric Membrane) 复合膜(Composite Membrane)
18
对称膜厚度10-200μm。致密膜孔径在1.5nm 以下,而微孔膜是相对致密膜而言,其孔径大 于1.5nm。
非对称膜由厚度0.1-1 μm的致密皮层和厚度 50-200 μm的多孔支撑层构成。分为非对称膜 和复合膜。二者区别:复合膜致密皮层和支撑 层不是一次同时形成,而是分两次制成;皮层 的材料一般与支撑层材料不同。
19
膜制备方法
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很多,如热压成型法,相 转化法、浸涂法、辐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拉 伸成孔法、核径迹法、动力形成法等。
乙烯醇、聚丙稀酰胺
6
1醋酸纤维素
二醋酸纤维素(CA)三醋酸纤维素(CTA)
亲水性好,利于减轻膜污染; 可制备从反渗透到微滤不同孔径的膜并具有较高通量; 成膜性能好,易于制备 成本低、无毒。
优点
缺点
操作温度范围窄(30℃)
pH 范围窄,一般为3-6,以防止水解;
与氯作用,寿命降低; 膜有压实现象,高压下通量降低; 易被生物降解
高聚物熔体挤出→沿挤出方向形成平行排列的微晶 →热处理使结构进一步完善→冷拉伸致孔→热定型。
22
23
➢形成半晶态聚合物是拉伸法的关键
➢ 牵伸倍数和牵伸温度对于形成微孔尺寸和 孔隙率是很重要的。
➢ 结晶的变化和结晶形态的变化是能否形成 微孔及微孔大小的决定因素。
24
微孔膜的制备⑵ 烧结法
将粉状聚合物或金属粉均匀加热,控制温度和压力, 使粉粒间存在一定空隙,只使粉粒的表面熔融但并不全 熔,从而相互粘结形成多孔的薄层或管状结构。膜孔径 的大小,由原料粉的粒度及浇结温度来控制。此法多用 于聚乙烯、聚四氟乙烯、金属粉末等膜材料。
耐酸碱、耐微生物侵蚀、通量大,但热稳定性和耐光性差。
主要用于制备超滤膜
13
6芳香聚合物
聚碳酸酯 主要用于核径迹刻蚀法制核孔微滤膜,也是气体分离(氧/氮)膜
聚酯
化学稳定性好,吸湿性小,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 耐溶剂性能好。
主要用作多种膜组件的衬布和支撑体
14
7含氟聚合物
聚四氟乙烯 憎水性强;耐强酸强碱侵蚀;耐热性好。适合处理蒸汽和腐蚀性液体。 通过拉伸和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膜蒸馏用膜
膜材料及膜的制备
1、膜材料 2、膜的制备 3、膜组件
1
膜材料的特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些基本要求: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 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 高,约为1~10MPa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成本低;
4
有机高分子膜材料
5
膜材料 - 不同的膜分离技术
微滤膜:硝酸/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 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 纳滤膜:聚电解质+聚酰胺、聚醚砜 透析:醋酸纤维、聚丙烯腈、聚酰胺 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 渗透蒸发: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聚丙稀腈、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