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为题的广播稿【篇一:健康教育广播稿.doc】健康教育广播稿(一)主题怎样预防近视眼的发生?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要预防近视,就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四要”即是--要控制用眼时间:看书写字60分钟后要休息眼睛,最好远看绿色植物10分,每天看电视或用电脑不超过一小时。
--要保持用眼距离:看书、写字保持一尺、一寸、一掌,坐姿要端正;看电视要在二米以外,电脑屏幕应低于眼睛。
--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
--应加强眼睛的营养,尽量多会蔬菜、水果。
“四不要”即是_--不要在光线暗淡和不足的地方看书写字。
--不在阳光直射下看书写字。
--不躺着看书,不在走路、乘车时看书。
--不长时间看电视和操作电脑。
(二)主题爱牙日的由来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口腔健康是人的全身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在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促进人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口腔病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各地区调查,龋齿、牙周疾病以及口腔黏膜病、唇舌疾患、口腔癌的患病率都很高。
9月20日是全国第21个“爱牙日”。
今年的主题是“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为此我们在爱牙日郑重呼吁: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口腔卫生保健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美化自己及营造家庭幸福生活。
(三)主题手足口病(一)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1、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3、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四)主题手足口病(二)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1、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
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
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2、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3、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4、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五)主题预防肺结核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肺结核实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传染病,使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其症状为面颊红、午后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咳痰??,又因为其常表现为轻微咳嗽或有的气喘、乏力,从而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如果咳嗽、咳痰三个星期以上,或者咳血者,就应马上到医院诊治或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染的。
结核病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者高声谈笑时,自口鼻喷发出含有结核病菌的飞沫,以及结核病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都是传染的来源。
那么,我们如何防治结核病呢?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定期检查身体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不随地吐痰,应该把痰吐在痰盂里或手纸上,通过高温手段处理掉,这样就消除了传染源。
第二、儿童时期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第三、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应劳逸结合,要用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还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只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第四、常检查身体,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结核病,那么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给不知道的人吧!让大家一起预防结核病!(六)主题预防甲型h1n1(一)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人感染猪流感。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临床表现: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防范措施:一、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
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
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二、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1、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2、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七)主题预防甲型h1n1(二)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一、流感与感冒是什么关系?流感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一旦发病常会引起暴发或流行。
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
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
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
二、正确洗手方法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
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1、什么时候应洗手?(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3)如厕后;(4)当手被呼吸道分?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
2、正确洗手步骤:用洗手液洗手, 程序如下:(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3、注意:(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
(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
(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
4、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程序如下:把足够份量的酒精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 秒直至双手干透。
(八)主题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时间形式广播受益人师生内容春天,春暖花开,阳光充足,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然而每年春天,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因为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忙碌的师生在计划自己一年的工作、学习之余,也请抓紧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病。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症,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篇二:健康教育广播稿】《儿童食品十大安全问题》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儿童正餐外的食品费用已成为家庭的重要开支项目之一,且儿童食品在孩子们膳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