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 ppt课件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 ppt课件


的厉害关系,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揭发他
人而暴露自己。对侦查人员能掩就掩,能躲就躲。
拒绝作证或作伪证。
(4)庇护心理
这类证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亲属关系,受
封建伦理道德和江湖意气的影响,从而庇护犯罪
嫌疑人而不如实作证。
(5)鄙视心理
这类证人主要是对作证有抵触情绪,一是歧 视被害人,憎恶被害人而不作证。二是对公安机 关存在片面看法,或是因办案人员工作作风、工 作方式不当引起证人反感,鄙视办案人员。拒绝 提供证言。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
询问方面
概念 询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获取与案件有关的
情况,依法对证人和被害人查询、访问的 一种侦查活动。
询问的方法
询问前的准备 组织询问人员
明确询问对象
了解询问对象情况,拟定询问提纲。
为了减少盲目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询问,侦查人员 必须全面了解询问对象的基本情况。通过审阅案件材 料和调查走访,要熟悉询问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 住址、工作单位、职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一贯 表现、性格特点和感知能力。要了解询问对象与案件 的关系,与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关系等,对询问对象的 综合作证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询问对象的具体内容,拟定询问 提纲。
避躲闪,或时证时翻。
(3)惊恐心理
因在受暴力侵害时毫无防备,精神上恐惧不
安,有时会失去正常感知。会在陈述、回忆时出
现记忆模糊,事实混淆,甚至会出现错觉、幻觉
等。陈述情况与案件事实出入较大。
(4)贪利心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被害人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带
到诉讼中来,为取得非分的经济补偿,在利益的
驱动下与犯罪分子或其家属进行幕后交易,接受
口供的收集,而讯问是获取口供的重要方式。
讯问的技巧
一做好讯问前的准备,不仓促上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侦查讯问具有
短兵相接的性质在侦查办案中,对犯罪嫌疑人的
讯问带有很强的对抗性。侦查人员在与犯罪嫌疑
人的面对面交锋中要根据复杂的、变化着的形式
做好充分的讯问准备。这是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
中控制讯问局势,掌握主动,克服临场的盲动性
犯罪嫌疑人一方面制造假象极力隐蔽自己,另一方面又
极力窥探侦查员的虚实。我们侦查人员要正确处理隐和
露的关系,只有善于隐蔽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敌人。
在讯问中隐蔽自己,绝不能排斥自我暴露。实际上讯问
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暴露的过程。我们在讯问中显示坚
定沉着、胸有成竹的态势,讯问指向要明确,发问要含
蓄,尽量少用证据,少摆案件事实,做到谋而不外露,
(2)重点突破,迂回渐进
重点突破是指在掌握了充分确凿的证据材料,在犯罪
嫌疑人犹豫不决或拒不供认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严肃的气
氛,运用证据材料直接追问案件的要害及核心问题。使犯
罪嫌疑人在强大的证据压力和心理压力下交代犯罪事实。
迂回渐进指在掌握证据材料不充分,侦查人员对案情
还不十分清楚,为避免讯问陷入僵局和被动,在平缓的气
金钱或财务,从而逃避作证。
(5)幼稚心理
指在幼年的被害人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
接受外界的影响和暗示。这种情况下要耐心地启
发和引导,避免引诱和暗示的方法,另外要注意
其陈述的情况和用语是否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
防止有人背后指使或施加影响。
(6)感知觉错误
因为个人因素,如年龄、阅历、文化程度、
对事物的认知情况等,对一些案件情况反映不够
氛中,围绕与案件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有关联的周围情况,
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逐步扫清障碍,堵死犯罪嫌疑人狡
辩抵赖的退路,最终突破全案。
(3)避实击虚,虚实相兼
在讯问过程中,我方和嫌疑人都存在相对的虚和
实。在实践中,讯问活动往往是案件证据不够确实、充
分,罪行情节还未理清,甚至存在某些疑问的情况下进
行。这些情况就应该看作犯罪嫌疑人防御坚实之处。但
三、讯问内容的技巧
讯问内容关系到是否能全面查清案情,关系
(3)具体的犯罪事实
一般选择难以狡辩抵赖的事实。二是摧毁
其抗拒讯问的心理基础。产生抗拒讯问的心理
基础有错误的认识,侥幸心理,对公安机关的
敌视,有狡辩理由等。三是利用犯罪嫌疑人的
性格弱点。
(三)、讯问策略的具体运用
(1)攻心为上,心兵结合
攻心指运用国家法律政策,正确的思
想观念、道德意识;客观事实和厉害关系
(2)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
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具体案情不同,在
基本心理和特有心理的支配下,会有多种表现形
式。具体来说大致分为狡诈型、强硬型、侥幸型、
畏罪型。更多的是这几种情况兼有。我们侦查人
员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讯问策略,要灵
活多变,切忌千人一策。
(二)选准突破口
讯问中的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
2、熟悉研究案情、证据情况。
一是在讯问前,对已经掌握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 伪、价值,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
二是全面阅卷,熟悉案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各个细节。
三是对于重大案件,现场情况复杂的案件在条件的允许下 对现场进行复堪,一方面可以对案情有深入了解,另一方 面也为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与辩解做出正确判断 打下基础。
二是提出问题要建立在一定的证据事实和分析犯罪嫌疑人
心理的基础上,三是要力争速战速决,切忌久攻不下。
(5)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是指在通过观察和探查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
动,根据讯问局势的发展变化相应的变化讯问策
略,以控制局势。在把握局势和犯罪嫌疑人心理
活动的基础上因势而为,利而导之,把讯问推向
顺利的方向。
讯问的重要性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虽规定重证据、重调查
研究,不轻信口供,但是,不轻信口供,并不等于
轻视口供。口供比其他证据更有力、更直接证明案
件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证实犯罪动机、目的、心
态、细节等方面,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口供在司法实践中被称为“证据之王”,正因如此,
司法工作人员在揭露、证实犯罪过程中,尤其重视
征。
重点提问的方式:直接式提问、探寻式提
问、复核式提问、迂回式提问、盘诘式提问。
结束询问
一是核对笔录;二是做好善后工作。包括
表示真诚谢意,做好保密教育,对需要再次询
问的,商定下次询问时间地点。
询问技巧
证人作证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1)无关心理
这类证人系与案件无关联,属于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问三不知,有意
真实。这种情况询问人员要指出矛盾,正确引导,
让他们仔细回忆。特别注意要感知觉错误与故意
歪曲事实、诬告陷害区分开。
讯问方面
概念
讯问是侦查人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为 查明案件事实,发现线索,获取罪证,揭露 和证实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审查 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和侦查手段, 是办理每一起刑事案件必经的重要程序,也 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侦查活动。
去批驳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认识,抑制其不
良心理倾向,转变其拒供心理。
攻坚是指运用掌握的事实和证据,针
对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罪行进行讯问揭露。
实践中,犯罪嫌疑在人在讯问中的行为是受
其心理支配的,不解除其赖以抗拒的精神支柱,
不摧毁其意志力,他是很难放弃对抗态度的。所
以攻心和攻坚要相辅相成,才能造成大兵压境之
势,才能促其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某项案件事实或共同犯罪中
某个犯罪嫌疑人。
(1)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相对薄弱,且 对案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好是直接参与 者;有利于审讯的条件。如果没有这种合适 的对象,我们就从各自的叙述中发现线索, 逐步寻找缺口,达到突破的目的。
(2)多起犯罪事实。认真研究其中易于突破一起 或一类犯罪事实。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对于侥幸心理占主导的,选择有一定证据支撑, 易于强攻的案件;畏罪心理严重的,先选择较轻, 刺激性小的案件。对立心理严重的,选择能够抓 住其把柄,打击其嚣张气焰的案件入手。
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获得讯问的最
佳效果的保证。
1、 摸清讯问对象的基本情况。讯问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工作,实质是办案人员与讯问对象展 开的一场攻心战。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 胜。只有了解对手,知道对手的心态,才能取得 制胜的先机。一是摸清讯问对象的静态信息。了 解其文化程度、职业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前科等。此外, 还要了解采取措施后的心态变化、认罪态度等情 况,做到心中有数,抓住症结,有的放失地进行 发问,从而摧毁其心理防线,促使其如实供述。
情不外泄。还要善于让犯罪嫌疑人自我暴露力图回避掩
盖的问题,暴露供词中的矛盾,为有效进攻创造条件。
引而不发,是利用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特定的心理
状态和特定环境造成的思维片面性。传递信息量很少,但
扩张力度很大的信息,使嫌疑人做出错误判断,得出已经
无法抗拒的结论。这中策略一定要注意一是要对案情和嫌
疑人心理有透彻的分析,弄清他最关心什么,最担心什么;
四是检查所获取的物品,在从犯罪嫌疑人所携带、搜查中 获得的物品中仔细检查,往往也能为讯问提供线索和突破 口。
3、认真分析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为了 确保讯问方法有针对性,能够对犯罪嫌疑 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侦查人员应当从犯罪 嫌疑人反审讯伎俩、活动特征、言行举止 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状态和个性特征,以及影响其供述的主要 心理障碍,从而有的放矢。
交代、认罪与否的矛盾心理。,这个心理就是犯
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不断权衡利弊,取舍利害
的过程中的特有表现。我们侦查人员所运用的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