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1-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五、好的倾听者: (1)适当地使用目光接触。 (2)对讲话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保持注意和警觉。 (3)容忍且不打断(等待讲话者讲完)。 (4)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表示回应。 (5)用不带威胁的语气来提问。
Hale Waihona Puke (6)提供建设性(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
(7)展示关心的态度,并愿意听。
(8)不批评、不判断。
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 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互为沟通的 主体和客体。 双向沟通---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 单向沟通---没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六、差的倾听者: (1)打断讲话者(不耐烦)。 (2)不保持目光接触(眼睛迷离)。 (3)坐立不安,不注意讲话者。 (4)对讲话者不感兴趣(不关心,做白日梦)。 (5)很少给讲话者反馈或根本没有(语言或非语言)反馈。 (6)改变谈话主题。 (7)未听完就做判断。
七、人际沟通的功能 1.协调作用。 人际沟通的协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协调情
和他人的影响下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的相互影
响和心理效应,以及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感谢聆听!
四、人际沟通的障碍 1.地位障碍。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由于地位各 异,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沟通的困难。 不同阶级、宗教、职业有可能造成沟通的鸿沟。人过于坚持自己的讲话风 格就会产生沟通障碍。 2.组织结构障碍。 组织庞大,层次重叠,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太多; 组织结构不健全,沟通渠道堵塞,缺乏信息反馈;组织氛围;组织内信息 泛滥。沟通的积极性不相同,也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3.文化障碍。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沟通带来的障碍是不言而喻的。语 言、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 4.个性障碍。 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 5.社会心理障碍。 对人际沟通的恐惧也相当程度地影响着沟通。
三、关于沟通的名言名句 1、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 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列夫· 托尔斯泰 2、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是通过眼睛被泄露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嘴巴 。 ——爱默生 3、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速简方法,也是必然要件 。如果你对自己的话不感兴趣,怎能期望他人感动。 ——卡内基 4、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说,知道对谁说,知道怎么说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 5、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卡耐基 6、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 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卡耐基 7、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 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卡耐基 8、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卡耐基
四、沟通中的倾听 倾听在沟通中是很占分量的。和说话一样,每个人都在说话,也都在 听别人讲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会听。人们在每天的交流中,听是 多于说的。在有效的倾听中,人们用耳朵去理解别人,表达的是一种尊重 的态度。相比较于说而言,听是较被动的,人们可以通过说来主动地表达 自己的意见,但是当听的时候,就得力图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情,这就 要求听者搁置自己的偏见和先见,所以倾听是很需要修养的一项沟通技巧。 用在各种沟通技巧上的时间的百分比:
高于说真话时的平均音调,不过这个差异要用电子语音分析来比较判断,
单用耳朵是难以判断的。
三、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 人际沟通就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交流。信息沟通的一般模式:
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是:
第一,要有发出信息的人——信息源。
第二,要有信息的内容。
第三,要有信息的载体。常用的载体有对话、动作、表情、广播、 电视、电影、报刊、电话、电报、信件等。 第四,要有接收者。 第五,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相互间的反馈。 第六,沟通中阻止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因素——障碍。 第七,环境可以影响沟通的效果。
非语言符号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视-动符号系统
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变化等都属于这个系统。动态无声的皱眉、 微笑、抚摸或静止无声的站立、依靠、坐态等都能在沟通中起作用。

(2)时-空组织系统 人际空间距离可以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个体
空间的一般距离会因文化有异,也会因地位差异与性别有别,在社 交环境里,人们都要遵守支配空间使用与运动的社交准则。 人际空间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 众距离。 亲密距离:(0—46厘米),属于亲爱的人、家庭成员、最好 的朋友,在此区域中,可以有身体接触,如拥抱、爱抚、接吻等, 话语富于情感,并排斥第三者加入。 个人距离:(46厘米—1.2米),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 在此区域内交往,由于距离有限,在此区域内说话一般避免高声。 社会距离:(1.2—3.6米),在此区域人们相识但不熟悉,人 们交往自然,进退也比较容易,既可发展友谊,又可彼此寒暄,纯 粹应付。 公共距离:(3.6米)到目光所及,与陌生人的距离,表明不 想有发展,在此区域人们难以单独交往,主要是公共活动,如作报 告、等飞机等。
第二节
1.诚心交往,有容人之量。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一、如何赢得好人缘 2.做人要厚道,注意保护别人面子。 3.为人处事要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有人情味,关心人、尊重人、爱护 人。 4.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5.牢记他人的名字和小事,使人感觉受到了重视。 6.成为优秀的谈话家,专心倾听,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在人类行为中一条重要法则:“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2、非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是指在人际知觉和沟通过程中,凭借动作、表情、
实物、环境等进行的信息传递。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
(Albert Mehrabian)通过实验把人的感情表达效果量化成了一个公 式:信息传递的100%=7%的语言+38%的语音+55%的态势。从以上公式 可以看出,非语言符号系统在沟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能补充、调整、 代替或强调语言信息。绝大多数的非语言信息具有特定的文化形态。
二、不伤感情而改变他人的技巧 1. 批评的技巧。 用赞美的方式开始,尽量不要当面直接批评别人, 先谈自己的责任和错误。 2.不要直接命令。用商量语气布置任务。 3. 使对方保住面子 几分钟的思考、一两句体贴的话、态度的宽 容,对于减少伤害有帮助。 4. 鼓励别人走向成功。 假如你能够鼓励每一个所接触的人,使他 们认识到并挖掘自己所拥有的内在宝藏,我们不仅可以改变他本人,甚至 可以使他脱胎换骨。 5.送人一顶高帽子。 6.正确用人。 用人勿疑,疑人勿用,使对方知道你相信他,有能 力有潜力。 7.使人乐意做你所建议的事。 让他明白你对他的期望。
(4)辅助语言系统
音质、音幅、声调、言语中的停顿、语速快慢等因素,都能强化信
息的语意份量。辅助语言可以表达语言本身所不能表达的意思。
一位非言语沟通研究者估计,沟通中39%的含义受声音的表达方式
的影响,讲话急促表达的是激动兴奋,并可能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但
讲得太快会使对方神经紧张。
鉴别他人说谎的最可靠的因素是声调。一个人说谎时的平均音调要
感,即人际沟通可以使沟通者心理得到某些满足;其二,协调行为,即沟 通者从沟通的信息中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2. 保健作用。 人际沟通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如果人的这种需求得不
到满足,就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人的社会心理是在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
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个体在社会、群体
符号系统是人际沟通的工具。符号系统分为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也是信息传递的最有力
的手段。 (1)语言的分类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常用、收效快;书 面语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出信息者可以充分地考虑语词的恰当 性。 (2)言语的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行为功能、情感功能、人际功能和 调节功能。 (3)语言的复杂性 方言、语言风格、专门术语。 (4)语言的策略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礼仪和规则、情境和交际 对象,采用言语表达形式不同的语言策略。 说话是门艺术,作家、诗人和演讲者都是语言运用的高手。
(3)目光接触系统
目光接触即人际互动中视线交叉,是一种广泛的非语言交流形式,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的目光接触,可以加强表达效果。
在谈话中,迎合对方的目光,意味着你对谈话的专注和兴趣;但当
对方回答问题故意避开和你的眼神接触时,也许意味着事实还另有内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观察对方时,关注最集中的地方就是眼睛和 嘴。一个人的语言可以修饰,但眼神信息却是很难掩盖的,我们甚至可 常常透过一个人的眼神来归纳对方的品质,是温暖的、真诚的,还是凶 残的、狡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