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


想象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新颖性 想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它加 工的对象是形象信息,而不是语言或符号。同时,想象所 产生的形象与表象不同,是对已有表象的改造或重新组合。 例如,“猪八戒”的形象虽然来自人的形象与猪的形象, 却既不同于人的形象,也不同于猪的形象。 想象是通过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实现的 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 来,并按并一定的关系把它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例如, 从猴子的表象中,分解出猴头来,又从人的表象中分解出 人身来,然后,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孙悟空的基本 形象。
2.创造想象——条件
• 实践的要求和个人的创造需要; • 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丰富的表象; • 积极的思维活动。
思考讨论
•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在教学中的运用。
再造想象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使得人们有可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 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 其次,借助于再造想象所产生的形象,还可以使我们 更好以理解抽象的知识,使它们变得具体、生动、易于 掌握。
1.再造想象——条件
再造想象的条件: A. 对词语、符号或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 B. 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内涵、特征
概念: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 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特征: 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特殊形式: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与个 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创造想象——作用
• 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 家的科学发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画家的精美构 思,都包含了创造想象的成份。 • 创造想象在科学的发明与发现上,起着重大作用。 科学发明家在他新发现的东西尚未制成模型之前, 要先在头脑中把他所要发明的东西的形象创造出来。 科学家在提出新的假定律时,也要充分地运用想象。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化学家在为了彻底了解分子 的活动而进行分析和综合时,一定要想象到眼睛所 看不到的结构”。
新形象,也可能是现实中尚未有过、还有待于创造的事物的形 象。例如,作家、作曲家、发明家在实现创造之前,他们所要塑 造的新人物、所要谱写的新曲调、所要发明的新成品,就已经形 象地出现有他们的头脑中了。
– 未曾出现的形象
例如,人们头脑中所产生的关于神、鬼、孙悟空、猪八戒、 安琪儿、美人鱼等等的形象。
(三)想象与其他心理现象不同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 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 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概念、作用
概念: 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看到建筑图纸,就能在大脑中产生建 筑物的形象。再造想象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 着重要意义,它使人们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 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
2.想象的概念
(1)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第二节 想 象
一、想象的概念
一、想象的概念
• 人类社会依据想象能力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人:循规蹈矩 者、开拓创新、标新立意者; • 想象的作用体现在人类认识活动、审美活动和科学研究之 中;
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 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 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想象。
第五章 表象与想象
第一节 表 象
四、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 (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1.表象的概念
2.想象的概念
1.表象的概念
(1)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 现出来的形象。
1.表象的概念
(2)表象的作用
(一)想象的内涵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 的过程。
(二)新想象形成的三个方面: – 语言、文字的描述
例如未到过长沙,未见过岳麓山、湘江、桔子洲的秋色的 人,当他朗读或听到别人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会 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岳麓山、湘江、桔子洲的秋天景色的形象。
– 有待创新的新形象
一天清晨日出时,一个修道士开始沿着盘旋的山路爬 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只有一两步宽。 这个修道士爬山时,时快时慢,一路上多次停下来休 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达寺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他 开始沿原途返回山下,也是日出时起程,以变化的速 度行走,同样在路上休息多次。当然,他下山的平均 速度要比上山时快。试证明修道士在往返途中将于一 天中的同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 • 不过,解决问题的想象与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 抽象思维不同,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后者依据思维规 律进行有步骤和连贯的思考,而想象可能是跃进一大 步。
(三)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 新形象。如动画片中的“米老鼠”的形象、神话中的风神、 火神、雷神、电神的形象,都是通过人格化而创造出的新形 象。
(四)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家综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后创作 出来的。
三、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二、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
想象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对已有表象的认知加 工,是一种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在想象时,人们从已 有表象中抽取出必要形象元素,再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构思 重新结合,构成新的形象。想象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 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粘合
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 一起,构成新形象。
(一)想象的特点 1.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 的简单再现;
乍看起来,想象的内容似乎超越现实,任何想 象都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形 成,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会在我们脑海中展 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 这种苍凉的 景象虽然我们没有经历┉
(一)想象的特点
2.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之列
三、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二)想象的作用 1.补充作用:对人类的认识活动的补充
(残缺图、历史、星球知识)
2.预见作用
文艺作品《长征》《红岩》、《金光大道》、《人道中年》、 《十六岁的花季》《花季雨季》、旅游中导游的介绍景点的想象
3.代替作用
游戏中孩子的角色扮演、散文名家高宝田《巴黎指南》
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四、想象的种类
•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四、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 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例如,看到浮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人面、奇峰、 异兽;听到别人朗读诗词,不自觉地想象着诗词中所 描述的景况。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梦的内容具有生动形象性, 这些形象,往往又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它 也是一种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 新形象的想象活动。但梦又是在睡眠状态下无意识地 进行的,因而,它是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例如前面所说的“猪八戒”的形象就是通过粘合而形 成的。在科技发明和艺术创作中,常使用加工方式。
二、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
(二)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 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如漫画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中的 “千手观音”形象、童话中“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 等,都是使用了夸张而形成的。
• 表象是从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 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可促进人心理发展;
• 表象是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表象的概念
(3)表象和知觉
A. 表象和知觉是不同的,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 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 从前感知过,但现在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B. 表象没有知觉鲜明、清晰,表象中的形象具有模 糊、暗淡的一面。 C. 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事物的一切特征和属性,具 有局限性。 D. 表象较为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