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
作者及工作单位
梁家繁广西省梧州市藤县塘步镇沙田小学
教材分析
《蜡烛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4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的物体的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这两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生活中接触过蜡烛,但真正观察过蜡烛的变化的学生可能很少,所以要通过撮、压、加热,冷却、燃烧蜡烛的实验来认识蜡烛的物理、化学两种变化形式。
学情分析
经过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对科学充满兴趣,对探究实验充满好奇,基本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并会对实验过程作记录。
但因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存在,还要加强监督学生的科学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形态变化(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2、根据物质变化的前后过程,会判断是那种变化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蜡烛燃烧时产生什么现象。
发光,发热,空气的变化,黑碳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上课之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教科书。
初步感觉这节课的内容是简单的,可是要突破教学重点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就按教科书的步骤设计实验,课前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设计好教学目标,落实知识点,定好教学重难点。
课堂安排好实验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最终通过亲自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讨论等过程去发现新知识,并及时总结归纳。
最后让学生通过判断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水的三态变化等巩固所学知识。
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当然,课堂上,在判断书本上所例举的各种物体的变化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个别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而我却急于引导,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讨论。
如果今后再上这一节课,时间充足的话,我一定会让学生做更多的讨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