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下第四单元第16课*绝招

人教版三下第四单元第16课*绝招

人教版三下第四单元第16课※绝招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张伟强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两次比绝招的的故事。

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了小柱子、二福和三胖三位主人公的形象。

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奋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这是篇略读课文,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可以抓住三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具体表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表演、运用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等方法,理解“下巴颏”、“尴尬”、
“蔫蔫地回了家”等词语。

2.抓住三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有条理、具体地表达。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几位主人公比绝招时的不同表现,感受课文有条理、具体地表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聪明”二字,大家自认聪明吗?请你来猜两个谜语。

2.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
萄。

猜“耳朵”和“眼睛”,并换成一个字的“耳”和“目”。

3.组成“耳聪目明”,告诉学生这就是变得更加“聪明”的秘诀。

4.课文中也有几个小朋友有各自的绝招。

想不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检查词语。

①读词释词。

憋气撇嘴腮帮子下巴颏咧嘴露馅蔫蔫地攥得快
②看意思说出“尴尬”和“羡慕”两词,并请学生书写。

3.简要说说几个小伙伴的两次比绝招。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第一次比绝招,感悟“尴尬”。

1.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这么尴尬呢?读读课文1—5自然段,划出最让小柱子尴尬的句子。

“他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

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


对“不料”和“立刻”加深理解。

2.还有其它原因,谁的绝招让他感到尴尬吗?
“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


出示三胖和二福的绝招,演演练练说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边读边动笔做记号,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了小伙伴的绝招,
了解了小柱子“尴尬”的前因。

四、深入体验,理解绝招来自“练”
1.小柱子回家看到了什么呢?师生合作读读6—10自然段。

2.引导学生记住奶奶包饺子这个绝招。

“一只手拿着小竹板铲陷,另一只手拿着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


3.从奶奶包饺子和谈话中受到启发?
绝招是练出来的。

(板书大大的“练”)
4.默读下文,第二次比绝招的内容,找出小柱子通过勤学苦练后镇住伙伴们的一句话。

并释读“立刻“等词句。

“只要你们说出两个不过百的数,让我做乘法,我能立刻说出得数,保准不错!”5.师生演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绝招,明白小柱子绝招的难度大。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创设情境填空,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三胖和二福的想法进行想象。

预设:
①觉得小柱子的口算绝招怎么样?
②应该学习小柱子什么?(自尊,好强,不服输。


③也要去学一门有用的绝招,与小柱子比比等。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

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尽量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写第三次比绝招。

2.模仿一二两次比绝招的句子,练说开头。

①村东头,大树下,……②暖屋里,炕头上,……③……
3.布置小练笔作业,发邮件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仿说开头第一句,了解到作者傅永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让孩子们采取发邮件的方法反馈,相对来说是借班老师比较快捷实用的方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