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课题
课时
本学期第---4课时
日期
3、3
本单元第4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素文
审核人
刘素文
复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重点
难点
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1、改革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3、中学生应如何参与社会生活?
4、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怎样抵制盲目从众?
二、、教学基本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讲故事。
课件展示小活动:猜猜看——这是什么行为?
——结论:右行礼让。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讲解: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
(2)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和他人的矛盾与冲突。
一个流浪汉来到一个庄园,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到饭了,主人就让他把前院的一小堆木柴搬到后院去,流浪汉做完后,吃上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离开了。主人儿子问父亲:那堆木柴不是刚请人从后院搬到前院吗?直接请他吃一顿不是更好吗?
想一想,主人会怎么回答?
主人回答:给他工作,也给了他们自尊,这实在比一顿饭更加重要。
3、学会助人
课件展示材料:2010年12月29日下午2时55分许,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人行道上走,突然就脸朝下扑倒在地上。这时,附近有五六个路人纷纷驻足围观,但却没人敢上前搀扶。
过了几分钟,有两名长发的年轻女子挤进人群。“会不会是心脏病突发?看看他身上有没有药?”两女子推开人群,蹲到了老依伯身旁。其中一人用手握着老依伯,另一人把手伸进老依伯的口袋中,试图寻找药物,但没找到。随后,两女子将双手拉住依伯的胳膊,准备将其搀扶起来。
“这里有探头,女孩子还是不要扶,这种事情说不清楚呀。”围观人群中突然冒出这句话。两个女孩思量了许久,最终把手缩回去了,彼此相望了一下,然后起身,拨打120、110。
当医护人员赶到后,老人已经没了呼吸。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交流:两名年轻女子和围观人群的行为。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应怎样做?你曾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要注意自身安全;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等。
(三)走进社会,奉献社会——我为社会做贡献
课件展示文字材料及相关图片: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从2009年5月1日开始启动,报名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0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籍报名者网上报名数量达3001人。共选出7万候选人,设千个服务站。其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并提出要求:要成为“更美的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的生活”的创造者,“更深的情谊”的传播者。
2、学会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切身体会,举例说明怎样做才叫分享?和别人分享之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课件展示图片(奥运赛场上,运动员获得冠军后和观众共享成功的喜悦等),教师归纳讲解:小时候,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叫分享;和同学们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叫分享;旅行途中,和别人共享一杯水叫分享……在社会生活中可以与他人分享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件具体的物品、一条重要的信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份真挚的情感等。分享就是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会收获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友情,会收获幸福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会收获个人进步和成功的条件等。
阅读案例,分析回答问题。
阅读、思考并回答
学生识记重点原理
学生归纳总结,落实双基。
练习检测。
3分
钟
1分
钟
2分
钟
3分
钟
6分
钟
4分
钟
4分
钟
4分
钟
4分
钟
板书设计
见纸质备课
课后反思
周末学生复习不到位,课前检查反馈用时较多,新授内容受到一定影响,引导学生加强复习预习,检查反馈落实到位,3班较好。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行为?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思考后,教师结合教材第20页四幅图片讲解:社会像一本无字的书,内容丰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依靠和归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为什么要学会谦让?怎样做到谦让?
3.分享有什么意义?
4.怎样做到助人?
课前复习,学生默写。
学生快速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
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阅读课本,整体感知教材。
7分钟
1分钟
6分钟
复
习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综合训练见课件
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猜一猜
学生回问题。
读图、议一议并回答问题
读材料,思考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你怎么看待世博会志愿者们的行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广大志愿者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求回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我们的文明,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献爱心、义务劳动等;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好好学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等都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