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水产动植物胚胎学》试卷(必修,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基膜:
2、骨骼肌的三联体:
3、神经原纤维:
4、胰岛:
5、受精作用:
6、胚层:
7、产卵洄游:
8、胚环: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8分)
1、哺乳动物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和三类。
软骨组织
根据其所含的纤维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2、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主要有、、、
和五种,杯状细胞的分泌方式为型。
3、有髓神经纤维由、和组成。
髓鞘中断的区域称
为。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和。
神经末梢根据其生理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4、鱼类精巢的基本组织结构为。
鱼类精巢中具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细胞
为。
产卵板由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构成,是
的地方。
5、大动脉中膜内富含,故又称为动脉。
肾小管的髓袢由、
和三部分组成。
6、肝小叶是的基本单位,脊椎动物消化管的粘膜层一般
由、、和构成。
7、运送精子入卵的主要因素是。
受精锥的作用是。
受精
膜由和共同组成,卵裂的内在因素之一是。
8、卵膜的种类包括、和三种。
雌雄原核移动所经过的
道路称为。
9、甲壳类的精子属于型,电镜下可见中华绒螯蟹的精子由、、和三部分构成。
对虾的胚后发育先后经、和三个幼虫期。
10、鱼类精子入卵的时间是期,卵黄多核体是一种结构,其作用是。
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最早从背唇处卷入的是预定的,随后卷入的是预定的,而未卷入的囊胚层将来发育
成。
三、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的()内每小题2分, 共10分)
1、肌浆网是一种内质网(①粗糙型②平滑型)。
在疏松结缔组织中,能合成基质和胶
原纤维的是(①成纤维细胞③浆细胞)。
2、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①许旺氏②少突胶质)细胞合成
的。
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在(①胞体②突起);
3、两个邻近的肝细胞之间的间隙形成(①肝静脉窦②胆小管),它是输送(①
胆汁②血液)的管道。
4、肾小管中主要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部位是(①近端小管②远端小管),含肾素
颗粒的球旁复合体是(①致密斑②球外系膜细胞③球旁细胞)。
5、中华绒螯蟹的受精方式属于(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类型。
切除极叶的软体
动物胚胎发育缺少结构(①内胚层②中胚层)。
四、判断正误并改正(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血栓细胞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一种白血细胞。
()
2、心肌细胞的分界线称为肌膜,肌节是骨骼肌的收缩单位。
()
3、甲状腺主要由甲状腺泡和腺泡间细胞构成,可分泌甲状腺素。
()
4、哺乳动物精子的近端中心粒可变为基粒,由它产生鞭毛的尾丝。
()
5、胚泡指的是胚胎细胞内的液泡。
()
五、简答题:(共28分)
1、试述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与特征。
(10分)
2、试述哺乳动物鞭毛型精子在变态期的各种变化及作用。
(10分)
3、何谓原肠作用?试述真骨鱼类原肠作用的基本方式。
(8分)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水产动植物胚胎学》答案(必修,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基膜: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薄膜;(1分)电镜显示,基膜由基板和网板构成,基板是一层致密的颗粒状和细丝状物质,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1分)作用:加强上皮和结缔组织的接触与联系,渗透、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对上皮组织的生活与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分)
2、骨骼肌的三联体:在两栖类的骨骼肌Z线(或哺乳类等A—I带交接处)两侧,肌质网膨大为终池,在两个终池间夹有一个由肌膜内陷形成的横小管(T小管),两个终池及T小管三者共同形成三联体,(1.5分)作用:有利神经冲动沿T小管传递,波及两边终池,引起肌细胞的快速、同步收缩。
(1.5分)
3、神经元纤维:分布在神经元胞体与突起内的细丝,在胞体内互相交叉,伸入突起内互相平行;(1.5分)电镜下可见由微管、微丝组成,主要起支持和运输蛋白质、化学递质及离子的作用。
(1.5分)
4、胰岛: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腺之间,周围包绕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1.5分)胰岛细胞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乙细胞分泌胰岛素,二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1.5分)
5、受精作用:指成熟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结合的想象,从精子入卵开始到雌雄生殖细胞完全同化为止,(1.5分)生物学意义:①使有性生殖的种类得以传种接代,与遗传密切相关;②含有父、母本的双重遗传性,新个体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更大的适应性;③与个体发生中变异的遗传,进而与生物的进化密切相关。
(1.5分)
6、胚层:指在原肠作用时所形成的胚胎层,即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1.5分)它是将来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物质基础或原基。
(1.5分)
7、产卵洄游:当性腺成熟时,对虾集合成群,沿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的洄游,(1.5分)即游向产卵场地进行产卵活动,称为产卵洄游。
(1.5分)
8、胚环:鱼类原肠作用时,囊胚层细胞沿着卵黄表面向四周扩展,由于卵黄的阻碍和囊胚层细胞的牵制,(1.5分)外包到一定距离时,就有大量细胞积聚在囊胚层外周的边缘,形成环状隆起,称为胚环。
(1.5分)
二、填空题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2、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局部分泌
3、轴索、髓鞘、神经膜、郎飞氏结、感应性、传导性、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
4、精小叶、精子、生殖上皮、产生卵子
5、弹性纤维、弹性、近曲小管直部、细段、远曲小管直部
6、肝脏结构和功能、粘膜上皮、基膜、、固有膜、粘膜肌
7、卵子皮层区的活动、夹持精子入卵、卵黄膜、部分皮层颗粒物质、调整核质比
8、初级卵膜、次级卵膜、三级卵膜、受精道
9、非鞭毛型、顶体、核杯、辐射臂、无节幼虫、蚤状幼虫、糠虾幼虫
10、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共质体、帮助胚体吸收卵黄、内胚层、脊索、外胚层
三、选择
1、②①
2、①①
3、②①
4、①③
5、②②
四、判断正误
1、(×)(1分)
改正:“哺乳动物血液中的一种白血细胞”改为“低等脊椎动物血液中一种具凝血作用的细胞”(1分)
2、(×)(1分)
改正:“肌膜”改为“闰盘”,“骨骼肌”改为“横纹肌”(1分)
3、(√)(2分)
4、(×)(1分)
改正:“近端中心粒”改为“远端中心粒”,“尾丝”改为“轴丝”(1分)
5、(×)(1分)
改正:胚泡指的是卵细胞发育早期的细胞核膨大成泡状,称为胚泡。
(1分)
五、问答题(28分)
1、答:神经冲动沿着轴膜(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失去髓鞘的轴突终末感应微管、微丝策动突触小泡下跌前突触小格小泡膜融合突触前膜通过渗透微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结合后膜受体→结果:后膜蛋白质构型发生变化,改变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电位,被神经递质去极化→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神经冲动的传导特性是单向性和灵敏性。
2、答:哺乳动物鞭毛型精子在变态期的变化及作用包括:
①中心粒—变态开始,由核前移到核后,与核排在同一直线上,形成近端和远端中心粒,前者受精时可随精子入卵,引导精核向卵核移动,促使卵裂;后者变为基粒,可产生尾部鞭毛的轴丝。
②高尔基体—位于核前,经变化形成顶体和头帽,前者受精时可释放出溶解酶溶解卵膜,有利精子入卵;后者起保护头部的作用,剩余的形成“高尔基体残留物”,变态完毕时从细胞内脱落。
③线粒体—往核后退缩,包在中段外形成线粒体鞘,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
④细胞核—体积变小和形状改变,因染色质高度浓缩并去掉与传递遗传无关的物质、特化成不同动物精子头部的形状;这些变化有利于精子的活动和保护染色质在受精过程中免受损害。
⑤细胞质—大部分往核后退缩并丢弃,只余薄层包于整个精子表层。
总之,经过变态,精子体积由大变小,由球形变为各种形状(鞭毛型或非鞭毛型),由不能运动到能运动(指鞭毛型的),成为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最终能与卵子结合而受精,完成传种接代的任务。
)
3、答:(1)原肠作用的定义: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2)真骨鱼类原肠作用的基本方式:
①下包(外包):开始于囊胚晚期,囊胚层细胞下包1/2,出现胚环;内卷:囊胚层细胞从背唇处不断卷入,内卷的细胞构成下胚层;集中:内卷的细胞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胚盾,它是未来胚体的原基;
④伸长:胚盾形成后,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相当于未来胚胎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