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产业扩张第一节产业扩张概述●产业扩张主要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它对一个特定产业的最终发展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一、什么是产业扩张●第一层含义: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的扩展。
(如企业的产业扩张、区域的产业扩张)●第二层含义:指一个特定的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或提高产业素质的过程。
●在产业的成长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增大,需求增长迅速,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和稳定,产品呈现多样化和差别化,产业利润率比较高,大量厂商进入,促进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如何判断产业是否处于扩张过程●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判别法●两个重要的判别指标:产业产出增长率(这是反映一个产业增长势头的首要指标,一个产业处于扩张期,他的产出增长率会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平均产出增长率)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如,产值和销售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相对比重变化,主要产品在国民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化,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变化等)二、产业扩张方式●产业的扩张包括内涵式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内涵式产业扩张: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
(如,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工艺水平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等)●外延式产业扩张: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的。
(如,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加,资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就业的增长,产业分布在区域上的扩大等)产业扩张的表现●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大。
(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整个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所有生产能力的总和,是产业的整体规模从量上的综合反映)●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
(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是指某个产业以原有的经济活动区位为基础,向其他地域空间的经济区位扩张)●产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同步扩张。
(产业扩张过程要求该产业链的各环节要协调扩张)●产业组织的扩充。
(产业组织的扩充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产业内的企业组织在数量上的增加或一体化的发展。
产业组织一体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之间以松散的形式组织成企业集团或联合体)产业地区扩张的区位选择●受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经济联系的影响。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受市场变化、经济活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受经济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影响。
三、产业扩张的限度●产业扩张是有限度的,从总体上看,产业的扩张规模受到技术水平、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限制,从局部区域上看,产业扩张规模还受要素禀赋的影响。
●产业扩张不足(主要出现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主要是因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造成的)●产业扩张过度(表现为产业中企业数量过大,产业生产规模过大;产业中出现了持续性和普遍性的低效益或负效益。
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而退出壁垒过高则是主要原因)第二节产业扩张机制一、产业扩张机制●产业扩张机制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各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
●产业扩张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市场需求等。
●产业扩张机制的各要素的组合及交互作用:各要素既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对独立。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至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在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减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激发新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销售率。
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的特点●主要工艺创新数量随着时间变化递减,微小的工艺创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业外人士对工艺创新其重要所用。
●非装备产品比装备产品更早地集中于工艺创新。
三、市场扩张与产业扩张●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及其分配对产业扩张的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扩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扩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对产业扩张的影响四、要素供给与产业扩张●按照资源性产业对自然资源的联系程度,可以把资源型产业分为两个层次:矿物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竹木采运业等属于第一级资源性产业;冶金工业、竹木制品业、石油加工业、炼焦业等属于第二级资源性产业。
●资源的存量和分布特性对资源性产业的影响●资源开采技术和能力影响资源性产业的扩张●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影星资源性产业的扩张●生产要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不是绝对的●首先,随着新生产要素的开发,对原有生产要素的替代,使产业扩张轨迹发生变化。
●其次,生产要素的利用,也会使产业扩张轨迹发生变化。
五、投资机制与产业扩张●产业扩张最终要通过资本运行机制来实现。
现实的产业扩张必须有货币的先行积累。
货币积累只有转化为生产要素,并用于产业的扩大再生产才是现实的积累。
●资本运行过程包括两个环节,货币储藏和货币向生产要素转化。
前者为储蓄过程,后者为投资过程。
●产业扩张过程中,资本运行的实际主体是企业。
按照融通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根据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否经过金融机构这一中介,可以把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第三节产业扩张策略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比较优势涉及的主要是各国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则是各国之间同一产业的关系,或者说,是各国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一国的产业扩张首先要立足于比较优势,这是产业扩张的基本战略。
并通过制度新、技术革新与扩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扩张。
●产业扩张还要立足于竞争优势。
因为当代国际产业竞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人力资源素质越来越重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具有主导性、战略性作用,而传统生产要素的地位下降;企业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提高了。
因此,只有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比较优势才能够通过产业竞争优势得以实现。
●产业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的过程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增长的国内需求等。
波特对竞争优势的观点图P102●生产要素: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
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国内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某个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特定的国家环境中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如何。
●产业竞争优势就是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图P104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的关键点●第一要致力于提升生产要素的结构和水平;●第二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三要致力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第四要致力于制度创新。
二、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扩张●所谓产业集群是指“通过协同定位赢得竞争优势的地理集中的产业”。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产业集群是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声誉等集体财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立足于产业集群的扩张需要具备的条件:●企业之间在地缘上的临近;●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环境,资源共享;●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扩散,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基于集群的产业扩张的优势●有利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环境,加快创新的速度;三、基于产业链的产业扩张●所谓产业链,就是指由构成一个产业相互关联的所有环节形成的、带有该产业普遍特征的多层次结构。
(广义)●产业链是以生产某一种最终用途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由所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具有供求关系的生产和服务环节构成。
(狭义)●产业链的特征:产业链以某一种最终产品或服务为目的,其中的各个中间产品生产和服务都是该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依赖性;网络状结构;竞争和合作并存。
基于产业链的产业扩张的基本原则●产业扩张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扩张;●产业扩张要求产业链的动态调整;●产业扩张是产业链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