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_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介绍
第五章_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介绍
受股市繁荣的刺激,192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欧文•费雪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股市已经
达到像永久性高原那样的平稳时期。”美国到处
都充满着欢乐祥和的情绪,这极大地激发了华尔
街投机商的野心,他们将原先繁荣的股票交易演
变成一种疯狂的投机活动。众多投资者纷纷进入
1920~1921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之后,美 国经济走出谷底,开始回升。1923年,美国股市
开始启动,稳步攀升到1928年。美国股票市值从
270亿美元增至480亿美元,共增长78%,年均增
长13%。这一期间,美国股市基本上处于慢牛走
势之中,股市和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大致吻合。
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
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
急于抛股已到了不计价格高低的地步。
1929年10月29日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终于到 来。当日刚一开市,雪片般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所有的股 票都成了烫手山芋,所有的交易员只接到一个指令:抛! 但他们立刻就发现,许多股票只有卖家却找不到买家。这 也诞生了一个传言。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 里,纽交所一交易员突然想试下以1美元的价格买进一批 股票,可由于没人出价,他还真的就以这个价格买到了那 批股票。29日收盘,道指下跌30.57点,最终收于230.07 点;而纽交所成交量在这一日达到了惊人的1661.003万股, 直到当晚7时45分,自动报价机才完成工作。 这一日起, “咆哮的20年代”正式结束。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年)
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
的经济学家之一,一度被
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
“战后繁荣之父”。
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 币通论》(1933)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年)
股市,美国出现了空前的全民股票热。
1929年10月21日,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开盘 就像决堤的洪流急剧奔泻,纽约证券交易所当天共有
1600万张以上的股票易手,是该所有史以来最大成交
额。24日,尽管美国总统发布了“经济形势平稳”的 新闻讲话,但纽约股市仍被1300万股抛单压得直线下 泄;28日,面临崩溃的纽约股市来不及喘息,再次以 空前的幅度狂跌,当天跌幅高达12.82%,股票持有者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 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 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 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 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不用为我悲哀,朋友,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因为,往后我将永远不必再辛劳。 天堂里将响彻赞美诗与甜美的音乐,而我甚至也不来自去歌唱。——凯恩斯的墓志铭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二、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三、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1929年世界性股灾起源于美国
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
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
从1935 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 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
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 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 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 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1.在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2.在范围上特别广泛,不仅影响到工农业和商 业,而且波及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流通 等领域; 3.持续时间特别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改变
罗斯福新政(1933-1939)
第五章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二、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三、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
一、经济危机的病因分析与有效需求理论
二、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 三、新凯恩斯主义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构筑现代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基石 二、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 三、对战后西方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的影响
1883年出生于英国剑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 桥大学。1906年起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 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 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获“亚当.斯密奖”。1911191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 委员会委员,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 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 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统,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蓝鹰行动的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 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和生产; 6、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