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
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
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
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
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
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__个气象要素。
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
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
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
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
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
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
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
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
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
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
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
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
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宗志平薛峰,有改动)(1)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2)第④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第⑦段划线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答案】(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可分析整理“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等句。
(2)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三个要素”“细化到四大类”明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原先的预报产品……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则运用了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有力的说明了“网格预报”做到了“精细化预报”。
(3)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
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答出“喂养”的语境义。
原句为“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这里的“喂养”是指预报员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此句是说智能工具在预报天气出现漏洞的时候,预报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4)考查说明文是说明思路。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
1、2自然段介绍的是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
3—6段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7段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是更加完善的智能预报技术。
答此类题,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
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故答案为:(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
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思路。
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题思路是:文章先……,然后……,再……,最后……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很多科研界人士甚至压根没听说过“光镊”这种技术。
“光镊”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建立概念。
今天,我们就先试着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以光的力量来操纵细胞的诺贝尔奖成就。
“光镊”诞生的发想——光之力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激光束流相关的产生、控制技术的进展,利用光来操作微小物体的“光镊”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阿瑟·阿什金教授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公司任职,他很早就开始进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于1986年公开了他的第一代“光镊”。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协助动物产生视觉,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来源,可以加热物体,但是对“光的力学领域”可能并不熟悉。
实际上,光镊正是利用了“光的力”(也译为光压、辐射压等等),并诞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什么是“光的力”?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谓波粒二象性。
与人体被飞来的棒球击中后产生冲击一样,光的粒子即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强烈的日光或者探照灯击倒在地呢?这是因为,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所以说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然而,越是微小的物体,就越容易被微小的力所撼动。
例如,红血球、细菌一类人体细胞或者微生物等等都对光压非常敏感。
来自光的微小压力可以让微小的物体在不受到积压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移动。
光镊是如何让光操控微粒成为可能的具体来说,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照明光路负责采集成像所需的信号,而控制光路用来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的运动。
控制光路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激光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汇聚到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上,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实现的。
对于所要操控的微小物体来说,这种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会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称为三维光学势阱),微粒将会被束缚在其中。
一旦微粒偏离这个“陷阱”中的能量最低点(即位置的稳定点),就会受到指向稳定点的恢复力作用,好像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陷阱”一般。
如果移动聚焦光斑,微粒也会随之移动,因此便能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
光镊技术早已大显神通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大显身手的时机。
又比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有区分水中数种微小物体的需求,利用光镊可以将各种物质在无损条件下容易地分离,给之后的精密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在操控的同时,鉴于激光波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光镊还可以同时获得大量空间测量数据。
一个有趣的应用实例就是,有研究人员利用光镊测量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的距离数据,从而推算出驱动蛋白每走一步的能量正好相当于一个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堪称光镊操控性和测量性结合的绝好案例。
________________其实,直到笔者打出“光镊”两个字的时候,搜狗输入法还没有录入这个词组……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光镊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