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工程基础_第六章 粉末的成形与固结

材料工程基础_第六章 粉末的成形与固结

热压铸成形
成形时,先将粉料与蜡或有机高分子粘结剂混合、加热, 使混合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然后将混合料加压注入模具, 冷却后即可得到致密的、较硬实的坯体。
流延法成形又叫刮刀法或带式法成形
是将超细粉中混入适当的粘结剂制成流延浆料,然后通过 固定的流延嘴及依靠浆本身的自重,将浆料刮成薄片状,流在 一条平移转动的环形钢带上,经过上下烘干道,钢带又回到初 始位置时就得到所需要的薄膜坯体。
粉末试样自然填充规定的容器时,单位容器内粉末的质 量,g/cm3
(a) 装配图
(b)流速漏斗
图6.3 松装密度测量装置图一
(c) 量杯
(1)漏斗 (2)阻尼板 (3)阻尼隔板 (4)量杯 (5)支架
图6.4 松装密度测定装置二
2.流动性
50克粉末从标准的流速漏斗流出所需的时间,单位是
s/50g,其倒数是单位时间内流出粉末的重量,俗称为流速。 测量方法1
是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瞬间高冲击波压力,作用于粉 体进行成形的工艺。
直接把高压给压模进行压制成形
通过液体把能量传递给粉体进行压制
三、增塑成形
挤压成形又称挤制或挤出成形 是利用压力把具有塑性的粉料通过模具挤出来成形的。 模具的形状就是成形坯体的形状,要求粉料具有可塑性, 而且要求成形后的粉料能保持原形或变形很小。
凝胶铸模成形
是把陶瓷粉体分散于含有有机单体的溶液中形成泥浆, 然后将泥浆填充到模具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条件下有机 单体发生聚合,使体系发生凝胶,这样模内的浆料在原位 成形,经干燥后得到强度较高的坯体。
有机单体交联剂 粉末分散剂 催化剂引发剂


排有机物
凝胶铸模成形
烧结
工艺流程图
图6.6 湿袋模具压制
1-排气塞 2-压紧螺帽 3-压力塞 4金属密封圈 5-橡皮塞 6-软模 7-穿孔 金属套8-粉末料 9-高压容器 10-高压 液体11-棉花
图6.7 干袋模具压制
1-上顶盖 2-螺栓 3-筒体 4-上垫 5-密 封垫 6-密封圈 7-套版 8-干袋9-模芯 10-粉末
高能成形
坯体的干燥
干燥原理与过程:主要是排除游离水和部分吸附水。干燥后过 程就是物理排水的过程。
成形后坯体中水的存在状态:
化学结合水、吸附水、游离水
干燥制度:主要指坯体干燥各阶段的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影响因素:坯体自身特性,干燥介质温度与湿度, 干燥介质流速与流量、干燥方法等
干燥方法:传统自然干燥法和热空气干燥法及微波、红外干燥 等新技术。
按粉料成形时的状态,成形可分为:
压力成形(如模压成形、等静压成形等) 增塑成形(如挤压成形、注射成形等) 浆料成形(如注浆成形、热压铸成形等)等
一、粉末成形的基本理论
粉末的堆积与排列
表6.1 理想球形颗粒的堆积类型、堆积密度和配位数
排列 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六方密堆
堆积密度% 52
68 74 74
粉末在压力下的运动行为
成形工艺主要有:
刚性模具中的粉末的压制(模压) 弹性封套中粉末的等静压 粉末的板条滚压以及粉末的挤压等。
松散粉末的模压或等静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粉末颗粒发生重排,颗粒间的架桥现象 被部分消除且颗粒间的接触度增加
第二阶段:颗粒发生弹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大小取决 于粉末材料的延性。但是,同样的延性材料在一样的压 力下,并不一定得到相同的坯体密度,还与粉末的压缩 性能有关。
图6.8 粉末轧制过程示意图 I-粉末自由区 II-喂料区 III-压轧区
楔形压制过程示意图
注射成形
是把粉料与热塑性树脂等有机物混炼后得到的混合料, 在注射机上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高速注入模具,迅速冷凝后 脱模取出坯体。粉末注射(注模或注塑)成形是从塑料的注 射成形工艺中借鉴来的,它比塑料的注射成形更复杂。
脱模
图 6.5 软模成形 1-钢模冲头 2-铸模筒 3-塑料垫片4-塑料软模
5-粉料 6-下塑料垫片7-钢模下垫
三轴压制
就是三轴压制(模压)和等静压的结合。三轴压制是利用 复合应力状态,除了对粉末施加等静压外(周压),还要增加 一个轴向负荷(轴压),即三轴压制=周压+轴压 三轴压制的产品具有高密度、高强度的特点。
脱蜡与排蜡
烧成前排除坯体中有机物的过程----脱蜡或排蜡
脱蜡和排蜡过程中合理的温度制度是关键,它直接影响 脱蜡与排蜡的速度与坯体的质量,需根据坯料特性,有机物 种类、性质及数量和坯体的大小、形状和厚度来确定。
§6.2 粉末体烧结
一、烧结原理
烧结----也叫烧成,是陶瓷和粉末冶金工艺中最重要的工 序,是指在高温作用下,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 由松散状态逐渐致密化,且机械强度大大提高的过程。
检查
最终制品
陶瓷粉料
反絮凝剂
分散良好高固相体 积分散的浆料
烧结助剂 分散剂
注入模型
脱模
烧结 最终制品
直接凝固成形流程
五、压坯的干燥与脱脂
以料浆或加入结合剂进行成形后的坯体,均含有水分或 有机物。含水的坯体具有可塑状态,强度低且易变形,不利 于后续加工,如修坯、搬运及烧成等。含有较多有机物的坯 体,在烧成前需单独氧化和分解除掉,否则易引起制品烧成 缺陷。因此,对成形的坯体,在烧成前必须干燥(脱水)或 脱脂(排蜡),以提高坯体强度,缩短烧成周期,避免烧成 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物理 化学变化
有机物的挥发、坯体内应力的消除、气孔 率的减少; 烧结气氛作用下粉末颗粒表面氧化物的还 原、原子的扩散、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
烧结后期还可能出现二次再结晶过程和晶粒 长大等;
生成液相时,还可能发生固相的溶解与析出。
烧结驱动力
烧结的驱动力----一般为体系的表面能和缺陷能。烧结实际上 是体系表面能和缺陷能降低的过程。通常体系能量的降低靠的 是高温热能激活下的物质传递过程。
图6.1 常见晶格的晶胞示意图 a) 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
图6.2 细颗粒(-325目)对不锈钢粗颗粒(-100+150目)松装密度的影响
一般采用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以及粉体的流动速率来衡量粉 末的堆积密度。
粉末的工艺性能:
1.松装密度 2.流动性 3.压缩性 4.成形性
1.松装密度
配位数 6
8 12 12
将大小均匀的球形颗粒粉末倒入容器时,即使颗粒进行面 心立方或六方密堆集排列,堆积密度也较低,即小于74%。通 过振动可以提高堆积密度,但是,即使采用最仔细的振动方 式,最高的震实密度也仅能达到62.8%,并且平均配位数也低 于12.
一般为提高堆积密度,常在较大的均已的颗粒之间加入较 小的颗粒。当小颗粒粉末量增加时,粉末的表观密度先增加 后降低。
压缩比: 松装粉末的高度与成型坯体高度之比。松散密度是影响压 缩比的主要因素。
4.成形性
成形性是指粉末压制后,压坯保持既定形状的能力,用粉 末得以成形的最小单位的压制压力表示,或者用压坯的强度来 衡量。
压制性:是压缩性和成形性的总称。
规律: 成形性好的粉末,往往压缩性差;反之亦然。
如:松装密度高的粉末,压缩性虽好,但成形性差,细粉末的 成形性好,而压缩性却较差。
规律:
等轴状(对称性好)粉末、粗颗粒粉末的流动性好;
粒度组成中,极细粉末占的比例越大,流动性越差, 但是,粒度组成向偏粗的方向增大时,流动性变化不明 显。
3.压缩性
代表粉末在压制工程中被压紧的能力。在标准的模具中, 在规定的润滑条件下加以测定,用规定的单位压力下粉末所 达到的压坯密度表示。通常也可以用压坯密度随压制压力变化 的曲线图表示。
成形剂:为改善粉末成形性能的一种添加物。
包括润滑剂、粘合剂和造孔剂等。
润滑剂:为降低粉末与模壁和模冲间的摩擦、改善密度分布、
减少压模磨损和有利于脱模的一种添加物。
常见润滑剂:硬脂酸或硬脂酸盐、锭子油、丙酮、苯、甘油、 油酸、三氯乙烷等。
粘合剂:用来提高坯料成形的流动性、增加颗粒间的结合力
并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小粉尘飞扬。
压制过程中力的分析
P侧=ξP总 P摩=μξP总 ξ: 摩擦系数 μ:侧压系数
1---用硬脂酸润滑模壁 2、3----用二硫化钼润滑模壁 4---无润滑剂
结论: 在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模壁摩擦力的压力损
失很大,可达60%-90%。由于压力沿压模轴向分 布 不均,造成压坯的密度不均匀现象。加入润滑剂能 够改善这一现象。
压力渗滤工艺和离心成形
压力渗滤工艺 是在注浆成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浆料通过静压让
模腔内液态介质通过多孔模壁排除,而使粉料固化成坯体。适 用于晶须或纤维补强的复合材料的成形。 离心成形
也称为离心注浆成形,是将料浆注入容器中,利用大的离 心力使固态颗粒沉降在容器内壁而成形,较适合于空心柱状部 件,不足之处是坯体的密度沿径向变化。
第三阶段:颗粒断裂。不论是原本脆性的粉体如陶瓷粉 末、还是压制过程中产生加工硬化的脆化粉体,都将随 着施加压力的增加发生脆性断裂形成较小的碎块。
压坯密度与压制压力的关系
在压制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粉体的密度增加、 气孔率降低。人们对压力与密度或气孔率的关系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试图在压力与相对密度之间推导出定量的数学 公式。目前已经提出的压制压力与压坯密度的定量 公式(包括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有几十多种, 表中所示为其中一部分。(补充公式)
流动性采用前述测松装密度的漏斗来测定。标准漏斗 (又称流速计)是用150目金刚砂粉末,在40秒内流完50克来 标定和校准的。美国标准还规定用孔径1/5英寸的标准漏斗测 定流动性差的粉末。
测量方法2 采用粉末自然堆积角(又称安息角)试验测定流动性。让
粉末通过一粗筛网自然流下并堆积在1英寸的圆板上。当粉末 堆满圆板后,粉末锥的高度衡量流动性,粉末锥的底角称为安 息角,也可作为流动性的量度。锥越高或安息角越大,则表明 粉末的流动性越差,反之流动性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