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

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

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

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

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

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

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

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

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

”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

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

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

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

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

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

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

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

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

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

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B.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

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C.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D.文学作品中的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2.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A.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B.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虽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坚持长跑。

C.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D.孙铭的《铁流》中的英雄群体的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的对立统一体。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D.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也许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但“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仪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仪陈谢。

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

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

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

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

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注】①赵简子,即赵鞅。

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见:拜见B.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谢:推辞C.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坐:入罪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忧愁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屋舍才足自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 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 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的姓氏,说他姓的“氏”字是“民”无上,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 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 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白屈为周舍邪?(4分)译文:(2)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

(4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9、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①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③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④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⑤,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⑥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⑦,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你必须做出选择董希旺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

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

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

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

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

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

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

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

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

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

一旦拉琴,就会有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

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