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隶 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 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 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 速度更快,是古代文字 与书法的一大变革,称 之为“隶变”。隶书结 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 竖画短,讲究“蚕头燕 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 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 有“汉隶唐楷”之称。
蚕头燕尾 :
释义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比喻隶 书的横画起笔和横波收笔。长画起笔时,回锋 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 如雁尾。
魏碑书体
奚 真 墓 碑
张黑女墓志铭碑帖临写
唐 褚遂良
<倪宽赞>
宋徽宗 赵佶 瘦金书
颜真卿<勤礼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碑>
元 赵 孟 頫 小 楷
行 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 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 正。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 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 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 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 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
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 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是隶书 的快写体。今草由张芝所创,不拘章法, 笔势流畅,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狂草 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 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 创作。

唐 张旭 草书作品
唐 怀 素 草 书 千 字 文

晋 王 羲 之 兰 亭 序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 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 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在章 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颜真卿 <祭侄文稿>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 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颜真卿援笔作文 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笔法圆转遒劲, 章法开张自然,墨法渴涩生动.
历代书法特征
晋 人 尚 韵 -晋 朝 人 崇 尚 韵 律
王羲之<伯远帖> 王羲之<兰亭序>
唐 人 尚 法 唐 朝 人 崇 尚 规 则
--
宋 人 尚 意 -宋 朝 人 崇 尚 意 境
苏轼 <寒食帖>
元明尚态 –元明朝人崇尚形态
元 赵孟頫书法欣赏
明 董其昌书法欣赏





即是用篆书先写后刻,顾名思义,篆刻。篆刻是 一种实用艺术品,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 称呼都因时而异。 (1)玺 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当时人人通 用并无等级差别。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 “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 用玉。 (2)印 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统称“印”。 (3)章 两汉宫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时被 称为“章”。 (4)印章 将“印”和“章”连称“印章”,是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 (5)印信 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 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是印章的一种名称。除此 之外,唐宋以后还有图书、图章、记、宝、关防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书体的演变历史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小篆、隶书、 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 诸体,逐渐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以 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为“殷墟 文字”、“殷契”, 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 大小不一,错综变化, 笔道细、直笔多、转 折处多为方形,但已 具有对称、稳定的格 局。已备书法的三个 要素,即用笔、结字、 章法。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

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叫钟鼎文。青铜 器的礼器以鼎为代 表,乐器以钟为代 表,“钟鼎”是青 铜器的代名词。金 文笔道肥粗,弯笔 多,团块多
小 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秦统一六国,李斯受命统 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 篆,也叫“秦篆”。在大 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字 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 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笔划 较细 ,匀圆齐整,所以 也有“玉箸篆”之称,给 人挺拔秀丽的感觉。(注: 秦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统 称大篆。)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字形较为 正方,点画规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 派书体,带有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 格质朴方严,多以碑刻的形式传世,这就是所说 的魏碑。 唐代的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 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 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 习字的模范。其中颜真卿、柳公权后世又有“颜 筋柳骨”之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 赵孟頫并誉为楷书四大家,简称“欧颜柳赵”。
篆刻形式: 分朱文,文 字凸起,亦 称阳文、阳 刻;白文, 文字凹入, 亦称阴文、 阴刻 .
齐 白 石 篆 刻
知识拓展:书画的幅式
斗 方
中 堂
四 条 屏
册 页
扇 面
条幅:竖幅,横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