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象

脉象

寸口脉诊法中三个诊脉部位:桡骨茎突内侧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

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

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

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胃、神、根是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正常脉象所必备的条件,三者相互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其临床意义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标志之一。

平脉反映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象征。

在历代脉学文献中,脉象种类及命名很不一致,总的说来各种脉象都离不开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和八个要素的变化相兼。

六纲脉(现代常以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为六纲脉),然后再把其他脉象分属于浮脉类(浮脉与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以脉位表浅而相类,故均列入浮脉类)、沉脉类(沉脉与伏脉、牢脉、弱脉以脉位在肌肉深层而相类,故均列入沉脉类)、迟脉类(迟脉与缓脉、涩脉、结脉以至数缓慢而相类,故均列入迟脉类)、数脉类(数脉与疾脉、动脉、促脉以至数快速而相类,故均列入数脉类)、虚脉类(虚脉与细脉、微脉、短脉、代脉以其脉动应指无力相类,故均列入虚脉类)、实脉类(实脉与滑脉、长脉、弦脉、紧脉
脉象的鉴别
1.类比法
上述二十八种病脉中,有些很相似,容易混淆不清,必须加以鉴别。

历代医家对脉象的鉴别有丰富的经验,如王叔和已指出了一些相类脉象,李时珍则编了较详细的脉歌,徐灵胎更具体说明了脉象鉴别的方法,即用近似脉象相比的类比法(还有用相反脉象对比的对举法),这是鉴别相似脉的好方法。

现将一些相似脉鉴别如下:浮脉与虚、芤、散脉:四者相类似,其脉位均表浅,但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泛泛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小;虚脉形大无力,重按空虚;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葱管;散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稍用力则按不着。

沉脉与伏、牢脉:三者脉位均在深部,轻取均不应,不同的是沉脉重取乃得;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着于筋骨,故重按亦无,须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渐时伏而不见;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迟脉与缓脉:均以息计,迟脉一息不足四至;缓脉稍快于迟,一息四至,脉来有冲和徐缓之象。

数脉与滑、疾脉:滑脉与数脉有相似之处,滑脉流利,圆滑似数。

但滑指形与势,数指至数言,一息五至以上。

《濒湖脉学》指出:“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唯看至数间”。

数、疾均以息计,疾脉更快于数,一息七、八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140次以上。

实脉与洪脉:在脉势上都是充实有力,但洪脉状若波涛汹涌,盛大满指,来盛去衰,浮取明显;而实脉长大坚实,应指有力,举按皆然,来去俱盛,故有“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之说。

细脉与微、弱、濡脉:四者都是脉形细小且软弱无力。

但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微脉则极细极软,按之欲绝,有时至数不清,起落模糊;弱脉沉细而无力,濡脉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芤脉与革脉:都有中空之象,但芤脉浮大无力中空,如按葱管,显示了脉管柔软;革脉浮大搏指,弦急中空,如按鼓皮,显示了脉管较硬。

弦脉与长、紧脉:弦脉与长脉相似,但长脉超过本部,如循长竿,长而不急;弦脉虽长,但脉气紧张,指下如按琴弦。

《医述》说:“长类于弦而盛于弦,弦脉带急,长脉带缓”。

弦脉有似紧脉,二者脉气均紧张,但弦脉如按在琴弦上,无绷急之势;紧脉如按在拉紧的绳索上,脉势绷急,在脉形上紧脉比弦脉大。

短脉与动脉:二者在脉形上均有短缩之象,但短脉是形状短缩且涩常兼迟,不满三部;动脉其形如豆,常兼滑数有力,《医术》说:“短类于动而衰于动,动脉形滑而且数,短脉形涩而必迟”。

结、代、促脉: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这是三者共同之处。

但结、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歇止时间短;而代脉则是有规则的歇止,且歇止的时间较长,这是结、促脉与代脉不同之处。

结脉与促脉虽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是迟而歇止,促脉是数而歇止。

2.对举法
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浮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主表属阳;沉脉脉位深在,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属阴。

迟脉与数脉:是脉搏慢快相反的两种脉象,迟脉搏动比正常脉慢,即一息不足四至;数脉搏动则比正常脉快,即一息五至以上,迟主寒而数主热,亦主虚。

虚脉与实脉:是脉的搏动力量强弱(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虚脉三部举按均无力;实脉举按均有力,分主虚实。

滑脉与涩脉:是脉的通畅度相反的两种脉象,滑脉往来流利通畅,指下圆滑;涩脉往来艰难滞涩,极不流利,前人形容涩脉,如轻刀刮竹。

所谓轻刀刮竹即脉过指下不平滑之意。

洪脉与细脉:是脉体大小和气势均相反的两种脉象,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势盛而去势衰;细脉脉体细小如线状,多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长脉与短脉:是脉气长短相反之两种脉象,长脉超过本部,即指脉气搏动范围超过本部的状态,前人比喻如循长竿;短脉则形状短缩,不及本部,即指脉气搏动范围短小,不及本部的状态。

紧脉与缓脉:是脉的紧张力相反的两种脉象,紧脉紧张有力,如按转绳;缓脉势缓,一息四至。

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妇人闭经,尺脉虚细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而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有饮食偏嗜等症状者,是妊娠的表现,即《素问·腹中论》所谓"身有病而无邪脉"。

《素问·阴阳别论》说:"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指出妊娠脉象特点是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肾气
所致。

如果受孕后因母体气血亏损或胎元不固,或经产妇亦可见脉细软,或不滑利,应当引起重视。

凡孕妇之脉沉而涩,多提示精血不足,胎元已受影响;涩而无力是阳气虚衰,胞中死胎或为痞块。

诊临产脉
孕妇即将分娩的脉象特点,历代医家亦有不同的阐述。

《诸病源候论》说:"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又如《医存》说"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乃正产时也。

"这种中指指动脉的明显搏动亦称离经脉。

诊小儿脉
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无序,故难以诊察。

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

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一指总候三部的诊脉法简称“一指定三关”。

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

亦有用食指直压三关,或用食指拦度脉上而辗转以诊之。

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察三部;七、八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辨析。

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和邪正盛衰,不详求二十八脉。

三岁以下的小儿,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四、五至为迟脉。

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

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

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

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