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主题——人间真情
一、习作解读
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个专题,这次习作有两个角度可以写:一个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内容选择
1.看图《胜似亲人》,写一篇习作。
(这里重点以看图写话来进行指导训练)
2.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三、目标与要求
1.仔细观察画面,了解图意, 抓住主要人物、细节,发挥自己的想象。
2.结合想象尝试表达所想所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在想、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把习作内容写具体,做到句子通顺。
四、方法和措施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然后根据人物的衣着、外貌、动作、表情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她们的身份、年龄,想象
她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开去。
仔
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理解题意
1.导入。
同学们,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幅画——《胜似亲人》。
(出示图片,板书:胜似亲人)2.理解题意。
“胜”是什么意思?“胜似亲人”说明什么?
(二)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请大家仔细看图,看看图画上画着谁?
2.猜猜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引导观察:注意她们身上穿的衣服,特别是老奶奶的头饰。
)3.请再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你看见了什么?
4.那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抓住图画重点,说说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干什么;抓住晾晒的衣服,放在一旁的拐杖,说说老奶奶有什么困难,小姑娘可能干了什么。
)
5.小结:观察图画要抓住重点,要抓住细节,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三)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看图联想。
(1)想象小姑娘洗衣经过: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小姑娘
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想象小姑娘洗衣服的时间、地点,洗衣服时的一系列的动作、情景等。
(2)想象老奶奶和小姑娘的对话:老奶奶看到之后又是怎么感谢小姑娘的
呢?
2.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
(1)抓住动作,交流或洗衣服的经过。
(2)情景表演老奶奶和小姑娘的对话和动作。
4.小结:展开合理想象,是把习作写具体的关键。
想象可以让画面人物变成有动作、有神态、有语言、有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想象可以让一幅画活动起来,使画面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
(四)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1.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描写。
2.试写片段讲评,引导学生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
(五)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2.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习作题目: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
(六)学生习作
六、批改与点评
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
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 学生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抓住主要人物、细节,发挥自己的想象;2.习作内容是否具体,句子是否通顺;3.是否能体悟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例文
(一)胜似亲人
我们村寨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
我的邻居有一位老奶奶,快80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
她有个女儿在县城教书,难得回来一次。
一年到头,出来进去总是她一个人。
老奶奶经济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没有人手。
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
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我一直记着妈妈的话。
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
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
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
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说:“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
以后,我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
这不是胜似亲人吗?
(二)胜似亲人
这是一座美丽的土族山寨。
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进入山寨,可以看见少女在小溪边梳洗;小伙子背着箩筐,唱着山歌去打柴;妇女有的在河边洗衣服,有的坐在石头上缝花布,还有的自如地操纵着织布机布;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则在家门口悠闲地散步。
在村东头,住着一位年迈的王奶奶。
她八十来岁了,满头银发,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她腿脚不便,常年著者拐杖,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老奶奶家紧挨着一家纺布店。
店中住着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叫佳玲,她十二岁了。
佳玲长着大大的眼睛,挺挺的鼻子,樱桃般的小嘴,梳着两个羊角辫,可爱极了。
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她,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她。
佳玲常常照顾王奶奶。
这天,佳玲又去看望王奶奶。
她走进小院,透过透明的玻璃窗,看见老奶奶卧在床上休息。
玲儿决定先不打扰王奶奶,一人在院中散步。
忽然,她发现小院的角落里有一个竹篓,里面装满了衣服和被单。
佳玲二话没说,背着竹篓向河边跑去。
她到了河边,从篓里拿出一件衣服,把它在水里浸湿。
那时已是金秋十月,天气转凉。
刺骨的寒风吹打在玲儿脸上,冰凉的河水弄湿了她的衣袖,但她依然一件一件地把衣服、被子洗净、拧干。
背着沉甸甸的竹楼回到王奶奶,玲儿把衣服从篓里取出,一件一件地挂在晾衣竿上。
这时,王奶奶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了。
她看见晾着的满院子的衣被非常奇怪。
看见佳玲从一床被单后钻出来,王奶奶才明白过来。
王奶奶激动地走向前,一把搂住了玲儿,亲切地说:“谢谢你呀!玲,这些衣被在篓里放了六天了,要不是你帮我洗,我还不知道怎么办。
”佳玲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她俩都会心地笑了。
王奶奶和佳玲虽不是亲人。
但她们胜似亲人!
(三)胜似亲人
村里有一位王奶奶,她是苗族人,今年七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家务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同村还有个乖巧的小女孩叫凤儿,经常来帮她做家务。
今天是星期天,凤儿一大早又悄悄地来到王奶奶家。
她发现王奶奶还没有起床,走进堂屋里,看到地上有好多脏衣服。
凤儿心想:“今天就帮王奶奶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找来一条围裙系在腰间,拿出木盆,坐在凳子上洗起来。
“嚓嚓……”,这有节奏的声音惊醒了王奶奶。
她戴上头巾,拄着拐杖来到堂屋,映入她眼帘的这一切让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嘴角抽动着,半天没说出话来。
凤儿洗得正起劲,竟然没有发现王奶奶。
过了一会儿,衣服洗好了,她在起身晾衣服的时候才发现了王奶奶站在她身后。
王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凤儿揽入怀中,用她满是皱纹的脸贴在凤儿的脸上,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凤儿那苹果似的脸,心疼地说:“多好的孩子,谢谢你……”凤儿有点不好意思了,低下头,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红着脸说:“王奶奶,看你说的……”
这时,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地落在屋外的大树上。
它们看到屋里的情景,也唱起了欢快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