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一)健康分组的依据
• 1.健康状况 对既往病史和体检材料进行分析并做出诊
断和评价,有利于确定体育活动的项目和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 2.身体发育状况
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把几项指标结合在 一起综合评定身体发育程度。
• 3.生理功能状况
主要是心脏血管系统功能检查,并对其 功能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一般常用定量负荷 试验。
合理食谱) • (六) 运动环境和场地的监督 • (七) 自我监督 (建立自我监督的制度) • (八) 体育卫生的日常宣传、咨询工作
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一、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为了使体育锻炼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少
年的生长发育和增进健康,避免不合理的 体育活动给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在 体育教学时都必须进行健康分组。
第八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目的要求] 1、熟悉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 2、掌握体育课健康分组的方法。 3、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 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 运动参加者的健康和机能状况进行监护, 预防体育运动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造成的危害,指导人们科学地参与体育锻 炼和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发展规 律。以促进健康,提高机能水平和竞技水 平。
,判断体育课教学是否符合体育保健学的
有关原理。
• 【器材】
• 遥测心率仪、秒表、计算器、直尺、血 压计、坐标纸。
• 【方法与步骤】 • 一、现场部分
• (一)对教师在体育课中的工作,用表21-1 进行医务监督一般内容的评价,综合评分后得 出总分。根据得分情况将结果分为良好(13分 以上)、较好(10~13分)、较差(10分以 下)3个档次。同时作出文字描述,指出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4、动作幅度逐步加大;注意防冻保暖;雾天 尘埃多,要注意呼吸卫生,讲究呼吸方法 。
(二)课间操
1、课间操的目的:
• 消除学习过程的疲劳,改善情绪,提高学习 效率。防止身体畸形。
2、课间操的内容:讲究动作质量
• 广播体操、韵律操、眼保健操、素质操、武 术操、矫正操、游戏或跳集体舞,冬季可进 行慢跑。
(一)早锻炼 1、早锻炼的目的: • (1)消除大脑因睡眠而形成的抑制,活跃
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 (2)通过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2、早锻炼的内容:
• 广播操、慢跑、武术、健美操等。
3、早锻炼的时间与负荷量:
• 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不宜过大 130~160次/min。
师的教案上课。 • 4.通常每3 min测定一次心率并作好记录
,课后10 min测最后一次心率。
• (四)现场测定运动过程中的血压 • 1.从上课学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试对
象,人数根据现场拥有的血压计数量及测 试人员的人数而定。注意避免与测定心率 选取同一个对象。
• 2.在测定受试者安静时血压后,开始按教 师的教案上课。
3、课间操的时间与负荷量: • 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以心率不
(2)观察是否遵循体育锻炼卫生原则。 (3)是否进行健康分组教学。 (4)是否注意安全教育。 (5)是否测量课的生理负担量。
(三)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 件。主要内容有:
• 运动环境是否卫生。
• 运动场地和器械是否合理和安全。 • 学生着装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 室内场馆的通风、照明、温度和湿度等情 况。
• 2.将曲线上的各点与横坐标做一垂直线 ,将整个曲线划分为15个部分(以一节课 45 min,每3 min测一次心率计)。
• 3.用下列公式计算各个部分的生理负担 量:

ΣXn=N×t+1/2d×t;
• ΣXn表示该部分生理负担量,N为该部分 的最低脉率,d为该部分的最高脉率与最低 脉率之差,t为该部分持续时间(min)。
• (4)化脓性疾病。如脓肿、甲沟炎等。 • (5)月经血量过多或严重痛经的发作时期。 • (6)患恶性肿瘤时(防止转移)
二、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一)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体反应 (1)课前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测定脉搏 、血压、肺活量和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2)在课的各个部分结束后,或某个练习 开始前或结束后,测量脉搏等指标,并观察 某些外部表现(如面色、神情、动作和出汗 量等),以确定疲劳程度。
(3)课结束后立即进行检查各项相关指标, 同时询问学生在运动过程和运动后的自我 感觉。
(4)课后10-15分钟,可进行补充负荷试验 。
(5)观察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我感觉、脉搏 、血压、肺活量和呼吸频率等。
(二)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 (1)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记录
课的时间、学生人数、纪律情况和运动成 绩等。
• 运动后关节疼痛或肿胀,阴雨天疼痛者, 列入医疗体育组;
• 关节轻度疼痛,但与天气无关,经常运动 者,列入基本组;不经常运动者,列入准 备组;
体育活动的禁忌症
• (1)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 。
• (2)各种内脏疾病(如心、肺、肾、肝、胃、 肠等)的急性期。
• (3)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结核屡次咯血, 伤后不久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不久等。
按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在一定的 时间内,要求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标准,在全 面锻炼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体育代 表队和参加比赛。
• 2.准备组
准备组由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 ,但功能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平时又较少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组成。
按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进度要放 慢些,活动强度也要小一些,不能参加专项 当延长。
• 3.将整个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 本部分及结束部分,分别在每个部分结束 后,即刻测定受试者的血压并作好记录。
• 4.课后10min测试最后一次血压。
• (一)计算生理负担量的有关参数
• 1.将各个时刻测得的脉率数据绘制在坐
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心率为 纵坐标),如图21-1所示。
• 4.计算整个课的平均生理负担量(M):
• 5.计算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指数:
• (二)绘制运动过程中血压变化曲线图 • 将现场测试到的血压变化数据,以时间为横
坐标,相对应的收缩压为纵坐标,绘制在坐 标纸上并联成曲线。
• 三、评价
• (一)主要根据有关医务监督的知识及表 21-1进行。要求计算出总分,并根据总分 、备分项得分做出文字描述,评价上课教 师在医务监督方面的工作状况。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实验报告
• 姓名___ 年级__班
• 一、体育课医务监督一般内容评价
• 得分:
• 评语:
• 二、体育课生理负担置评价
• 1.生理负担且指数为:
• 评语:
• 2.脉率及血压曲线的形态:
• 评语:
• 三、体育课场馆及设施评价
• 评语:
• 考核成绩及评语:
• 教师签名
__年
月_日
(二)百分法
2.血压增高 继发性高血压:一般编入医疗体育组。 原发性高血压:
• 心脏无病理变化,自我感觉正常,功能试 验正常,常运动者,编入基本组;少运动 者,准备组。
• 血压明显增高(160/95),其他正常,医 疗体育组。
• 血压增高,心脏有病理变化,功能异常, 少运动者,医疗体育组。
• 血压增高,心脏有病理变化,常运动者, 准备组。
(四)几种常见疾病患者的健康分 组
1.心脏异常者 病理性杂音:
• 功能试验正常、经常参加运动者,准备组;极 少运动者,医疗体育组。
• 功能试验异常,可暂不参加体育课学习。 生理性杂音:
• 运动后杂音消失、增强或无变化,功能试验正 常,经常参加运动者,基本组;平时运动少者 ,准备组。
• 功能试验异常,平时少运动者,医疗体育组。
• 3.医疗体育组
医疗体育组由发育或健康状况有明显异常 (如脊柱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 心脏病等)和伤病初愈后体质较弱的学生 组成。
按特殊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教学或学 习大纲中的个别项目或进行医疗体育。
(三)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由校医和体育老师共同协商确 定组别,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健康和 功能水平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组别。
在基本部分出现高峰`而后下降,课后10 min应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
• 【注意事项】
• 一、每次测脉率均以10s计,然后再折算成每 分钟脉率数。
• 二、测量安静时的脉率要尽可能避免其他因 素的干扰,否则将会影响到生理负担量计算的 准确性。
• 三、用遥测心率仪测定脉率时,要求测试人员 要事先熟悉仪器的性能,并注意测试对象的活 动范围,不要超出仪器的最大接收距离。
三、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
(一)指数法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试验
【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践,熟悉体育课医务监督 的方法、手段及评价标准,以使他们在今 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 体发育,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 【原理】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教师组织教学的情
况及测定学生对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反应
• (二)场馆设施方面,主要依据表21-2 进行,以文字描述为主。
• (三)生理负担量指数依据表21-3进行评 价
• (四)对脉率曲线进行评价 • 若曲线从开始部分逐渐升高并在基本部
分达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课后10 min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则说明课的总负 荷量及各个部分的负荷量较为适宜。
• (五)对血压曲线进行评价 • 收缩压变化应基本与脉率改变一致,即
• 六、血压测定在有臀肱动脉处。由于收缩压受心功 能影响较大,在运动时变化较明显。因此,绘制血压 变化曲线时,宜采用收缩压。
• 七、对于场馆设施的医务监督,考虑到评价表中所 列的内容不是每种场馆都必须具备的,因而所得出的 总分只作为参考,不划分出优劣等级,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作出文字性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