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机制和临床管理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机制和临床管理
运城市第二医院
(三)药物的选择压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几率取决于该药物的效 力: • 抗病毒效力低的药物:对病毒的选择压力小,因此, 病毒耐药性出现的概率不高; • 对病毒复制完全抑制的药物:由于突变的产生依赖于 病毒的复制,所以很少发生耐药现象。 单一治疗仅在单个靶位点上发挥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 用,因此其耐药的发生概率最高。 理想的治疗方案是抗病毒活力作用在不同的靶位点, 从而可以显著降低耐药准种的选择出现。
运城市第二医院
(一) 病毒突变频率
HBV 聚合酶没有 3′~5′核酸外切酶活性,是缺乏校正功能 的逆转录酶 ,不能有效识别核苷酸的错配,这就决定了HBV 在复制过程中有很高的突变频率。HBV DNA的天然突变频 率比其他 DNA病毒高10倍左右。 体内的HBV以准种形式存在,在治疗之前就存在着各种不同 的病毒群,其中有可能包含与耐药相关的变异株 。
原发性耐药而提出,从临床概念来讲,现在的临床耐
药的概念即临床发生的耐药基因变异、病毒学突破、 生物化学突破等均属于这一概念范畴。
运城市第二医院
抗病毒耐药的临床相关概念
原发性治疗失败(primary treatment failure)或原发性无应答 (primary nonresponse):目前国际标准不一,美国肝病学会的 标准为治疗24周时,HBV DNA下降≤2 log10拷贝/ml,NIH工作 组、耐药工作小组(drug resistant group)和International Panel 的标准为治疗24周时,HBV DNA下降<1 log10拷贝/ml, Roadmap中的标准,将治疗12周HBV DNA下降≤1 log10拷贝/ml。
基因屏障
运城市第二医院
(四)突变株的复制适应性
复制适应性可定义为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生成子代的能 力。当病毒出现变异时,它与dNTP的结合能力是下 降的,同样它与核苷类似物的结合能力也是下降的。 变异的病毒想要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病毒就需要增强 它的复制能力。辅助或者代偿性变异位点就是基于这 种需求而出现的。 核苷(酸)类似物的代偿性变异位点:
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机制 及临床管理
内容
耐药的分子机制与途径 影响耐药的因素 耐药的相关概念 耐药的临床数据
耐药的临床管理
运城市第二医院
第一部分 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 分子机制和途径
运城市第二医院
HBV的形态及结构
运城市第二医院
HBV的基因组特点
运城市第二医院
HBV的复制过程
核苷类药物
Terminal protein 1 183
Spacer 349 (rt1)
Pol/RT
692 (rt 344) YMDD
RNaseH 845 a.a.
I(G)
II(F)
A
B V173L L180M A181V/T A181V/T L180M T184A/G/I/S/L/F
C
D
E
LMV ADV ETV LdT
运城市第二医院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临床数据
恩替卡韦:在目前上市的核苷类药物中抗病毒作用最强,同时
需要多个位点置换才能够产生临床耐药(高耐药基因屏障),
在核苷类药物初治患者中的长期治疗累计基因型耐药发生率最 低。恩替卡韦治疗核苷类药物初治患者1~5年累计基因型耐药发
生率仅为0.2%~1.2%。同时恩替卡韦耐药需要有拉米夫定耐药
运城市第二医院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临床数据
阿德福韦酯:由于其潜在的肾毒性,在获准上市时选择了10 mg 非最优剂量。阿德福韦酯长期的耐药发生率目前仅有HBeAg阴 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数据,治疗1~5年的累计基因型耐药发生 率为0~29%,其主要变异模式为rtA181V和rtN236T,其中 rtA181位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替诺福韦:在HIV/HBV共感染患者的长期研究中,大多数队列 研究没有发现耐药发生。针对HBV感染的欧洲48周临床试验结 果也无耐药出现。替诺福韦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至今也 无耐药发生的报道。所以,替诺福韦也应属于低耐药发生的核 酸类似物,结合其强大的抑制病毒效力,并伴有较好的血清学 转换水平,显示其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位点置换的背景,当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前已有拉米夫定耐药 位点置换,只需再出现一个恩替卡韦耐药相关位点置换就能产
生耐药(低耐药基因屏障)。因此,恩替卡韦在拉米夫定失效
患者中的耐药发生率明显增加,1~5年的累计基因型耐药发生率 为6%~51%。
运城市第二医院
第五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的临床管理
运城市第二医院
运城市第二医院
抗病毒耐药的临床相关概念
原发性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的临床概念 来源于HIV/AIDS的耐药研究,即以耐药株为优势株 的水平传播或垂直感染,机体感染的就是耐药病毒株, 从而形成原发性无应答(治疗失败)。 继发性耐药(secondary drug resistance)相对于上述
L80V/I L80I/V I169T
M204V/I/S N236T M204V/I/S S202G/I
M250V
L180M
M204I
运城市第二医院
第二部分 影响HBV耐药产生的因素
运城市第二医院
影响HBV耐药产生的因素
病毒突变频率 病毒复制率及其数量 药物的选择压力 突变株的复制适应性 复制空间的可用性
病毒准种是受遗传变异、竞争及选择作用影响的高度相关但不完全 相同的变异株和重组基因组组成的动态种群。 基因型是界定全基因组差异>8%或S基因差异>4%,准种的基因差 异一般来讲小于这两个界值,一般是2—5%。
运城市第二医院
(二) 病毒复制率及其数量
HBV 有很高的复制率,加上 HBV 聚合酶的突变频 率 ,使得在有高复制 HBV的个体中每天至少产生1010 个位点的突变 。这些突变多数是无害的,但相对而 言则增加了耐药突变的发生几率。
耐药管理观念
耐药临床管理的新观念就是“管理时间前移”,即从
发生临床耐药(生物化学突破)时间点前移至发生病
毒学突破时间点再前移至病毒学应答不满意(早期病 毒学应答预测),将来可能发生耐药时间点最终则应 前移至治疗起点,即预防耐药管理概念。
运城市第二医院
如何看待耐药问题
运城市第二医院
第三部分
耐药的相关概念
运城市第二医院
耐药
耐药是由于HBV对药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导致药物抑 制病毒作用的敏感度下降,临床的相应表现为被抑制 的病毒重新复制(HBV重新升高),再次出现肝损害 表现(ALT重新升高)。相关的术语包括基因型耐药、
表型耐药、病毒学突破、生物化学突破、交叉耐药、
多药耐药。
运城市第二医院
耐药相关概念
基因型耐药(genotypic resistance)是指出现了导致药物靶位氨基酸变 异的单核苷酸变异,这些变异在体外的表型分析研究中被证实与抗病 毒药物耐药相关。 表型耐药(phenotypic resistance)是指将检测到的核苷酸变异及其编 码的氨基酸替代变异病毒株,通过体外复制系统证实降低了其对抗病 毒药物的敏感性。 病毒学突破(virologic breakthrough)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治 疗有良好的依从性,相隔1个月的连续2次检查,血清HBV DNA载量比 获得应答后的最低值的上升值均>1 log10 拷贝/ml,常提示耐药的产生。 生物化学突破(biochemical breakthrough)是指治疗达到ALT复常后, 在继续治疗的过程中,ALT水平升高并超过正常值上限。 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指在抗HBV的治疗中,当使用一种药物造 成这些靶位氨基酸变异后,这一耐药病毒株对其他具有相同作用靶位 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指序贯或同时使用不同作用靶位的药 物进行治疗,HBV可在不同药物的靶位发生耐药变异,产生对多种药 物耐药的变异病毒株。
运城市第二医院
核苷(酸)类似物根据分子结构的分类
L-核苷类,以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为代表,此外还有处 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恩曲他滨、克拉夫定等; 无环磷酸盐类,如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
环戊烷/戊烯类,如恩替卡韦。
作用靶点均为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区
运城市第二医院
四种核苷(酸)类似物的常见耐药位点
运城市第二医院
第四部分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临床数据
运城市第二医院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临床数据
拉米夫定:最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 属于左旋类核苷类似物,其耐药发生率最高,大大地限制了药 物的应用。其治疗1~4年的基因型耐药的累计发生率为 23%~71%。
替比夫定:同属于左旋类核苷结构的药物,其抑制HBV复制的 能力强大。在全球临床试验资料中,替比夫定治疗2年的ITT分 析发现,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因基因型耐药 而导致病毒学突破的比例分别为21.6%和8.6%,其突变模式主 要是rtM204I,也有少许rtM204混合型,并未见rtM204I/L180M 的联合突变。但与之对照的拉米夫定组第一年(48周)突变率 为10.5%,第二年(104周)为30%,突变模式包括rtM204I/V、 rtM204混合型及rtM204I/L180M 3种。
HBV HBV
部分双链
肝细胞 逆转录 (-)DNA
A(n) 转录 mRNA
肝细胞膜
内质网
有包膜的 前基因组
HBsAg囊膜 抗原成分
cccDNA
细胞浆
细胞核
翻译
运城市第二医院
HBV耐药突变的命名
Terminal protein 1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