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论语》(泰伯篇)阅读练习班级座号姓名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

”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D、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的评价。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4)《论语》(子罕篇)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

二、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

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

虽违众,吾从下。

”(9.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成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这是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坚持周礼不是不能变,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4)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颜渊喟①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②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

虽欲从之。

末由④也矣。

”(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⑤。

病间⑥,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⑦,予死于道路乎?”(9.12)(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无人能及。

B、颜渊在对孔子推崇之时还谈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C、孔子在病情减轻时责备子路干弄虚作假的事。

D、孔子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被谁欺骗了呢?我被天欺骗了吗?”(2)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即派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负责料理后事)同意了吗?为什么?《论语》(乡党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⑴。

上如揖,下如授。

勃⑵如战色⑶,足蹜蹜⑷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⑸,愉愉如也。

(10.5)“齐⑹,必有明衣⑺,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⑻。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问⑼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寝不尸⑽,居⑾不客⑿。

”(10.7)(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出使别国言行举止,不亢不卑,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孔子十分推崇“礼”。

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重在意诚。

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齐衰①者,虽狎,必变。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②,必以貌。

凶服③者式之,式④负版者⑤。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10.25)【注释】①齐衰(zīcuī):指丧服,此指穿丧服,作动词。

②亵:熟悉,常见。

③凶服:死人的衣服。

④式:通“轼”,车前扶手用的横木,此作动词,指身子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尊敬或同情。

⑤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

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食不厌①精,脍②不厌细。

食饐而餲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⑤,不食。

不时⑥,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⑦。

惟酒无量,不及乱⑧。

沽酒市脯⑨,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⑩。

(10.8)(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

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的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

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

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反映出他的教育思想。

(2)孔子还说:“席不正,不坐。

”选段中,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

(4分)(一)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材料和《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1)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

《论语》(先进篇)阅读题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1.3)(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论语>读本》,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

(3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8)颜渊死,子哭之恸②。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1.11)(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死了,孔子悲痛至极。

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B、别人以为孔子哭得太悲伤了,但孔子却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这句话看出孔子对颜渊的重视,把他看成自己学说的继承者。

C、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

孔子也同意这样做,与学生们一起隆重地安葬了他。

D、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2)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同意了吗?为什么?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③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可徒行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

B孔子认为颜渊的葬礼不能超过自己的儿子。

C.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夫,不能没有车。

D.孔子并不是因为节俭而舍不得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

(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中孔子对待颜渊的葬礼持什么态度。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