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处理现状专业班级:2010环工二班学号:P102014029 姓名:黄佑平摘要:通过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现状,分析不同种类废弃物处理技术及利用的方法。

本文就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产生途径,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和控制。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与处置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人类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的固体废物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已逾l00亿吨,人均垃圾产生量达2吨左右。

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l00t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工业垃圾,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指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它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污泥等。

这里的废物是指某一物质在特定利用过程中,或某些性能已经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指某一物质的一切使用过程或一切性能都没有使用价值。

因此,废物住往只是相对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个企业或部门被丢弃不用的东西,转移到另一个企业或部门则可能变为有用的资源;在一段时间被认为没用的废物,在另一段时间里则可能成为有用的资源。

但是,这些被丢弃不用的废物在未找到新的用途之前,它们仍属于废物之列。

因此,废物常常被看作是“放错地点的原料”。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废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废物和有机废物;按废物的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为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也可根据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将其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固体废物三大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废废物分为:①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污泥和矿石等固体废物;②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③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主要指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疾病性以及放射性等。

三﹑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现状1.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途径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加丁过程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

主要有冶金固体废物、燃料灰渣、化学工业同体废物、石油工业同体废物、粮食和食品工业同体废物等。

矿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石和尾矿。

废石是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从主矿上剥离下来的各种围岩,尾矿是在选矿过程中提取精矿以后剩下的尾渣。

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一般可分为生活垃圾、城建渣土、商业垃圾、粪便等。

农业固体废物是指农业生产、畜禽饲养、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排出的废物。

如植物秸秆、人畜粪便等。

放射性固体废物包括燃料生产、加工,同位素应用,核电站、核研究机构、医疗单位、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产生的废物。

如尾矿、污染的废旧设备、仪器、防护用品、废树脂、水处理污泥以及蒸发残渣等。

2.我国固体废物产生现状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与危害人体健康。

据统计,全国累积堆存废物量已达60亿吨占地514 亿平方米。

1992 年工业废物产生量为612 亿吨,比1982 年的318亿吨增长61% ,其中危险废物占5%。

1997 年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16 亿吨,其中60% 来自县以上工业企业。

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趋势的增强,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人口膨胀, 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长,每年以8% ― 10% 的速度递增,全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达110 亿吨每年。

城市垃圾在产生量增加的同时,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有机物增多,可燃物增加,可利用价值增大。

大城市的生活垃圾构成中有机物成分占总量的31% ― 36% 以上,无机物成分约占60% ,废品仅占4% ― 6% ;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有机成分约占其总量的20% 、无机物约占5% 、废品比例更低。

四﹑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1.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通常,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2.固体废物污染危害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侵占土地:固体废物不加利用,需占地堆放。

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四郊设置垃圾堆场,侵占大量农田。

2)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并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3)污染水体:直接将固体废物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此外,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

4)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还能释放出有害气体、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5)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我国生活垃圾、粪便的清运能力不高,无害化处理率低,很大一部分垃圾堆存在于城市的一些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对市容和景观产生“视觉污染”,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

这不仅直接破坏了城市、风景点等的整体美感,而且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形象。

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工业固体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但是由于量大,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固体废物尚未利用或不可能利用,所以对才利用的固体废物应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

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变成适于运输、利用、储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其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处置是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热化学处理、固化处理、生物处理五种。

(1)物理处理。

通过压缩或相变来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利用、储存和最终处置的形态。

常用下述几种技术。

1﹑压实技术:将废物加压固化,外面用金属网捆包,再涂上沥青涂层,减小废物容积,适用于含水率低的废物,最后填埋。

2﹑破碎技术:目的是便于运输、分选、后续的焚烧和最后的填埋。

具体而言,对混凝土块等大物料采用挤压破碎,对塑料橡胶等柔性物料采用剪切破碎,对硬质物料采用冲击破碎,还有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低温破碎方法是先用液氮等制冷剂降温脆化,然后再破碎。

3﹑分选技术:目的是提高回收物质的纯度和价值。

常见的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光学分选。

(2)化学处理。

利用化学反应破坏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

适用于成分单一的固体废弃物,如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溶出等方法。

(3)热化学处理。

利用高温来分解或转化有机物含量高的固体废物,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还可以回收余热和再生资源。

1.焚烧:将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

优点是可杀灭病菌、减少垃圾体积、减少最终填埋量,还可回收释放的能量作为能源。

缺点是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现在很多是远洋焚烧,用安装有特殊焚烧装置的船把固体废物运到远海焚烧,焚烧的废气经过净化和冷凝,再排放到大气。

2.热解: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加热,分解为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类产物。

优点是二次污染小。

3.湿式氧化:也称“湿式燃烧法”,是有机物料在有水介质存在的条件下,加压升温、快速氧化。

(4)固化处理。

采用固化基材料将废物固定或包裹起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固化以后再填埋,适用于有毒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5)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进行分解。

可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肥料,还能从废品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实现资源化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4种。

1.堆肥化:先去除垃圾中瓦、砖碎块、金属、玻璃陶瓷,再与粪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堆积,保持水分和通风,让它发酵分解,最后成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效。

2.沼气化:又称“厌氧发酵”,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在厌氧环境下,使固体废物经过微生物分解,生成可燃气体,此方法广泛适用于城市农村,利用沼气池获得有效能源。

3.废纤维素糖化技术:废纤维素通过酶水解转化为单体葡萄糖,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生化反映转化为单细胞蛋白或微生物蛋白。

4.细菌浸出:适用于处理矿和铀矿废石,回收金属。

(二)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是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

也就是说,前面资源化处理以后,还有一些废物残渣无法回收利用,这些残渣可能还富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要将它们与生物圈隔绝开来,就需要最终处置,处置技术分为两类。

(1)海洋处置:分为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

(2)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

土地填埋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是目前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法。

种类也很多,例如,利用山间填埋、利用人工开发过的废矿坑、废黏土坑填埋,既处置废物,又可以覆土再用,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

常用方式有两种。

1.卫生填埋:用于一般固体废弃物。

方法为一层垃圾、一层松沙、泥土,最后到一定标高时,填上60 cm的泥土,栽种植物。

2.安全填埋:主要针对有毒废物,对土地填埋场要求比较高,要加防衬材料,防止污染地下水。

总之,一是要注意填埋场地的选择,防止土壤、水体污染;二是要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例如加垫黏土、沥青、塑料布防止废液渗出,再有要设计并安装好排水系统和排气设施。

(三)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物,据估计,全国城市年产垃圾量超过1亿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着。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0年前,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四种处理方式,其中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是综合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