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本科)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本科)

◆掌握运动学的定义和运动的分类 ◆熟悉运动对各系统器官的作用
42
目录
康复护理学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43
康复护理学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纤维和突触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小结
44
康复护理学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人体结构与功能 最复杂的系统,由数以亿万计的互相联系的神经细胞 组成,在机体内起主导作用,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 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按组成骨的数目分类: ① 单关节 ② 复合关节
22
康复护理学
骨关节运动学
关节的分类:
➢ 按运动多少分类: ① 不动关节 ② 少动关节 ③ 活动关节
23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24
康复护理学
骨关节运动学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在运动中,关节需克服较大的阻力或需较快 的速度时,尽管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 最先产生运动的总是大关节,然后依据关节大小 出现相应的先后顺序。
15
康复护理学
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分类
➢ 按照运动功能分类 3.固定肌:发挥主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将肌 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做充分固定,这类肌肉为固 定肌。 4.协同肌:辅助完成某些动作的肌肉。
16
康复护理学
肌肉运动学
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影响肌力主要的因素包括: ① 肌肉的横断面积 ② 肌肉的募集 ③ 肌肉的初长度 ④ 肌纤维的走向 ⑤ 肌肉的收缩速度 ⑥ 杠杆效率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系统:运动疗法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02的吸
人和CO2的排出。主动运动可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 性。吸气时膈肌的运动对肺容量有较大的影响,正确 的膈肌训练有利于肺容量的增加,肺容量增加后,摄 氧量也随之增加。在运动中,一般是随功率的加大每 分摄氧量逐渐增加,但当功率加大到一定值时,每分 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增加,此值称为最大摄氧量 (VO2max)。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的最要指 标。
突触
是指互相连结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 应器之间及感受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接触 区域,包括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
51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损伤的实质
➢ 神经元胞体的损伤 ➢ 神经突起的损伤
康复护理学
52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退化现象
45
康复护理学
神经系统的组成
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①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共12对(嗅神经、视神经、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
②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31对 ③ 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内脏神经
46
康复护理学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中枢神经对全身器官的功能起调控作用,同时又 需要周围器官不断传人信息以保持其紧张度和兴奋性 。运动是对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随运动复杂 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 ,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都得以提高。 运动可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 信心。
17
康复护理学
肌肉运动学
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 肌张力 是指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 快速力量 是指肌肉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
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 肌耐力 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
续重复收缩的能力。
18
骨关节运动学
关节构造:
➢ 关节面 ➢ 关节囊 ➢ 关节腔 ➢ 关节辅助结构
➢ 省力 ➢ 获得速度 ➢ 防止损伤
31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 改善情绪,调节精神和心理 ➢ 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 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 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 预防术后血栓性静脉炎 ➢ 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
32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传递与协调肌肉运动的功能。
12
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特性
➢ 物理特性 ① 伸展性(extension) ② 弹性(elasticity) ③ 黏滞性(stickiness)
➢ 生理特性 ① 兴奋性(excitability) ② 收缩性(contractility)
13
康复护理学
肌肉运动学
康复护理学
➢ 部分损伤神经元 ➢ 跨神经元的变性 ➢ 跨神经元的萎缩
康复护理学
53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 轴突的再生 ➢ 再生的出芽生长
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基础。
5
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康复护理学
按部位分类
➢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 ➢局部运动(local movement)
6
康复护理学
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按照肌肉收缩分类
➢静态收缩(static contraction) ①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概述
神经元(nervous cell)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 冲动的功能。
47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
➢ 胞体(cell body) ➢ 树突(dendrite) ➢ 轴突(axon)
康复护理学
48
康复护理学
49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改善情绪,调节精神和心理
运动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人体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 提高,从而表现出兴奋、愉快、乐观的情绪。而在运 动中,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肾上腺素代谢分泌增加由 此产生欣快感,极大程度的缓解精神和心理活动,增 强参与者的信心。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骨骼肌和骨关节的影响
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长期运动可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软骨变性退 化、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的发生。运动还能促进关 节周围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软骨营养。可维持肌纤 维形态,提高和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主动运动能力 。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骨骼肌和骨关节的影响
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 运动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瘢痕组
织的形成。同时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运动 可以缩短机体损伤组织的恢复期,防止肌萎缩 ,减轻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25
康复护理学
骨关节运动学
关节的分类:
➢ 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的形态分类: ① 单轴关节: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②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③ 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26
康复护理学
骨关节运动学
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稳定性
➢ 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 ➢ 稳定性(stability)
康复护理学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康复护理学
2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3
●运动学概念 ●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肌肉运动学 ●骨关节运动学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小结
4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 (kinematics)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人节段 运动和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以及伴随运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 等改变。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也称静力收缩。收缩时肌力增加,但肌肉长度 不变 。主要起固定体位,维持姿势和平衡,增强肌力的作用。
②协同收缩(coordinated contraction) 指肌肉收缩时,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肌力增加 但不产生关节活动。
7
康复护理学
➢ 动态收缩 (kinetic contraction) ①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动力性收缩。收缩时肌力不变,肌力长度发生变
肌肉的分类
➢ 按照肌纤维组织学分类 ①横纹肌:骨骼肌(随意肌)、心肌 ②平滑肌:内脏器官的肌群(不随意肌)
14
康复护理学
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分类
按照运动功能分类 1.主动肌:即原动肌,直接发动完成一个动作的
主动肌或者肌群 2.拮抗肌:对抗或协调主动肌作用的肌群(做不
同运动时,主动肌与拮抗肌的作用可相互转化) 例: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
化。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②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 运动过程中速度会角度不变,但肌力和肌肉长度
发生改变。
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按用力方式分类
➢被动运动 (passive movement) 机体完全借助外力而发生的运动
➢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 ①助力主动运动 ②主动运动 ③抗阻力主动运动
康复护理学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心输出量是每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长期运动的 人,安静时心率较慢,而心搏出量则因左心室收缩期 末容量缩小而增加,故心脏的每分输出量并不减少。 这就为心脏提供了较多的功能储备,使其在亚极量负 荷下仍以较低的心率来完成工作,极量负荷下用提高 心率来满足机体的需要。运动能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 ,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防止凝血块的形成。
康复护理学
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代偿机制是指机体和器官发生部分损害时,健侧 机体或器官发挥全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以代偿缺失组织 或器官的功能。运动可以增加健侧肢体或器官的代偿 能力,从而补偿丧失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