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中考模拟试卷语文2012-11-22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2),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2分)(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把辛弃疾《破阵子》补充完整。
(4分),。
八百里分麾下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 suǒ的荒村。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gù。
(4)范进wéi wéi lián shēng,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
3、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正确贯彻、深刻理解温总理关于诚信问题的讲话精神。
(将“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对调)B.地震、海啸过后,日本经济能否迅速恢复,是这个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在“民族”后面加上“具有”)C.通过这次活动,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将“使”改成“让”)D.在这次集体读书活动中,五班同学发挥了团结互助,获得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互助”后边加上“的精神”)4. 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80字之内)(4分)A组:穷困潦倒媚上欺下恪尽职守孤军奋战建树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可怕的经验有一位母亲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
一天,她带着5岁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想了解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
问明来意后,化学家要求他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
他将一瓶黄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好奇地看着它,显得既兴奋又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终于试探性地将手伸向瓶子。
这时,他的背后传来了一声急切的断喝,母亲快步走到孩子旁边,孩子吓得赶忙缩回了手。
化学家哈哈笑了起来,对孩子的母亲说:“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
”他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
你的一声呵斥出自本能,但也呵斥走了一个天才。
”许多父母都容易犯下这个错误,他们总以经验来约束孩子的好奇心,于是孩子们也就习惯于接受现状而不敢探索创造,踏上的只是和父母同样的道路。
(1)、文中“可怕的经验”指的是什么?(2分)(2)、你认为化学家所说的“成才之路”是什么?(2分)二、阅读题(45分)(一)陈涉世家(节选)(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为亡./且秦灭韩亡.魏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C、扶苏以数.谏故/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D、大楚兴,陈胜王./秦王.色挠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8、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
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用原文回答)(4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10分)学会转身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
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
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
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0、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个孩子找到了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1、(1)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2、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代诗文三大家”之一。
(三)(15分)情在高处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
小心地深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
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傲的家伙。
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
它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浆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
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
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起来。
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
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
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
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
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⑦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阵懊悔。
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⑧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
是它!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
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
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
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
脚无力地蜷成了一个“7”字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地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⑨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⑩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
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闭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11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12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
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嘴。
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
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13我眼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