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D.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所以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有固体剩余,所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B正确。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有溶质剩余的饱和溶液。
根据分析,t2℃时,N点表示的是乙的饱和溶液,C错误。
D.M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1℃下的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25 g;N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2℃下的不饱和溶液,但其溶剂质量仍为100 g,溶质质量仍为25 g,所以两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答案:B解题思路: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会有2 g甲剩余,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应该为50 g+10 g=60 g,A错误。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综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相对乙来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需采用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方法,即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B.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D.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答案:C解题思路: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可知,A错误。
B.根据溶解度大小,可以比较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对于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但是若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B错误。
C.由图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增大,且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所以同时对二者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能力是A B,由于给出的是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应该是A B,C正确。
D.a、b、d均为A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a、b、d对应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 b d,所以a、b、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d;c为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溶质的质量和b点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均为100 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c;综上,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c d,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B.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甲乙C.升高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答案:D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P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P点处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50 g,A正确。
B.要比较所得溶液的的质量,需比较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①溶质质量:甲=乙。
②因为要配成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可根据溶解度关系判断,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即乙的溶解能力更强,所以溶解等质量的甲、乙需要水的质量:甲乙。
根据分析,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正确。
C.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
D.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2℃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2℃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③而对于丙,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会析出固体,依然是饱和溶液,只是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1℃时甲、t1℃时乙、t2℃时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可知,t1℃时甲、t1℃时乙、t2℃时丙的溶解度关系:乙甲丙,所以较t1℃时甲、t1℃时乙、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综上,D错误。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 b=cB.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将恢复至t2℃时的三种溶液继续升温,都有可能成为不饱和溶液D.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a b=c答案:C解题思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 b=c,则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a b=c,A正确。
B.对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由于溶剂的减少,即使恢复到原温度,还是均有固体析出,即三种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B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可知,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将恢复至t2℃时的三种溶液继续升温:①对于a,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继续升温,有可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②同理对于b,继续升温,也有可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③而对于c,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继续升温,会继续有固体析出,一定还是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综上,C错误。
D.根据题意,是对三种饱和溶液蒸发了等量的水后恢复至t2℃,所以要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只需比较t2℃时等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三种溶质质量即可。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 b=c,所以等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三种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a b=c,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6.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中两试管分别盛有某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液。
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B.图2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C.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试管①中固体减少,则试管①中盛的是乙物质的溶液D.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试管①中固体减少,则试管②中固体一定增多答案:C解题思路:A.要比较溶剂的质量,需比较溶液和溶质的质量。
①溶液质量:甲=乙。
②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根据溶液质量相等,只需比较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可,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甲乙,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甲乙,即溶质质量:甲乙。
根据上述分析,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A正确。
B.图2两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所以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正确。
C.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NaOH溶解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此时试管①中固体减少,说明固体继续溶解,即随着温度的升高,该试管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结合图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试管①中盛的是甲物质的溶液,C错误。
D.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NH4NO3溶解吸热导致温度降低。
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温度的变化,必然会造成两支试管中固体变化不同,若①中固体减少,则试管②中固体一定增多,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7.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3℃时,向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中各加100g 水,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加入的是甲固体B.烧杯②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若使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若将烧杯①、②中的溶液均降温至t2℃,一定都有固体析出答案:D解题思路:t3℃时,向等质量两种固体中各加100g水,①中固体未完全溶解,②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①中所加固体的溶解度小于②中所加固体的溶解度。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①中所加固体为乙,②中所加固体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