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

心电图




自发的连续三个室性期前收缩 分非持续室速(发作时间<30秒) 和持续性室速 室速属恶性心律失常,常引起血 液动力学障碍或致死,需处理
特征: 1.为一系列快 速、基本整齐 的QRS波群(频 率150~200次/ 分) QRS波群时间 ≥0.12秒 2.如见到与QRS 波群无关的P波、 或心室夺获或 室性融合波, 则诊断明确 图中箭头所示 为心室夺获
50~100mgiv,1~2min注 室速的治疗 完必要时5~10min后再 给50mg,直至心律转复 或在总量达 300mg 为止, 负荷剂量 GS20ml+ 胺碘 补钾,补MgSO4 酮 (3mg/kg) 有效后 1150mg ~4mg/min 静滴 静 推 NS50ml+胺碘酮 利多卡因、胺碘酮、异搏定、 --B 24~48h.




电复律 手术 RFCA(射频消融术)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300mg 10-15ml/h 维 持6h 减到5-10ml/h 总 量<1200mg 静脉用<4 天
急诊处理
室性或室上性 心动过速
有血液动力学改变无血液动力学改变电复律药物治疗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
V3
锁 腋 腋 骨 前 后 中 线 线 线
V2与V4的中点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V4 V5 V6
心电图导联的连接 3、选用导联 V7 V8 V9 V3R~V9R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左肩胛下角线V4水平处 左脊柱线V4水平处 右胸部与V3~V9对称处
心电图监护导联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命名
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波 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R
T P Q S
心电图导联
已形成了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 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
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心电图导联名称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心律失常的鉴别 及急诊处理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褚昀赟

第一讲 心电图基本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除极和复极都是电现象,心脏所产生 的电活动变化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 录下来成为心电图。
心脏的传导系统
1、激动起源和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心率的计算 1、当心率规则时: 公式法: 心率(HR)=60/ P-P(R-R)间期 单位为秒 如P-P间距为0.8秒 心率=60/0.8 =75次/分 如P-P间距为1.0秒 心率=60/1.0 =60次/分 查表法:据P-P或R-R间小格数立即查出每分钟 心率数,免去了上述的麻烦。
心电图检查
60 =心率 R-R间期(S)
心电图检查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
1、 P-R时间:正常人0.12-0.20s。 2、QRS时间:正常成人0.06~0.10秒 ,最宽不超过0.11秒。 3、QRS波的形态:在肢体导联中:Ⅰ、Ⅱ导联的QRS波以R波为主, avR主要以向下波为主,呈QS、QR、Qr、rS、rSr形,且R/S或R/Q<1, 即主要以Q波或S波为主波。其余肢体导联可随心电轴及心电位的变 化而变化,常见类型为:qR、Rs、或rS。 4、 S-T段: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升在V1~V2 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 0.1mV。 5、 T波: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 II、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 逸搏 逸搏性心律 异位性心律 早搏 主动性 阵发性心律失常 扑动与颤动 干扰与脱节 2、激动传导异常 预激症候群 窦房阻滞 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 室性 室上性 ——


无法辨别室性和室上性 按室性心律失常处理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心电图导联的连接 1、肢体导联的连接 包括:Ⅰ Ⅱ Ⅲ avR avL avF 右手连接负极 红夹子:右上肢 黄夹子:左上肢 绿夹子:左下肢 黑夹子:右下肢


心电图导联的连接
2、胸前导联的连接
导联 位置
胸骨右缘4肋间隙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1 V2

第二讲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脏的冲动有固定
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心律 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 异常,几乎见于所有人。有心脏疾 病者更易出现。
心律失常病因


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 器质性心脏病 心脏以外的疾病 自主神经异常
(一)心律失常分类按机理分: 窦性心动过速
压舌板刺激悬雍垂:
治疗
1. 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 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 (5min),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min后未 能转复者重复1次; 2. 药物:ATP、心律平、异搏定、洋 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 (5min),10-20min后无效可重复1次; 地黄 三磷酸腺苷(ATP)∶强迷走神经兴奋剂, ATP10-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10s内),33. 超速抑制 5min后未复律者可重复1次; 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h 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 4. 电复律 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用。 5. 药物预防发作 6. 治愈:RFCA(射频消融术)
心室扑动与颤动
①P-QRS-T波消失,代之
出现连续快速而相对规 则的心室扑动波 ②频率为200-250次/分 ③若出现大小、形态、 距离不等的波及为 室颤波,频率200500此/分;此为最 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和扑动
心跳停止2-3秒可表现为头晕; 4-5秒黑朦、神志模糊;5-10秒可 出现晕厥;15秒以上则发生抽搐; 4-6分钟发生不可逆性脑损伤。 第一时间紧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诱发恶心呕吐 Valsava法: 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颈动脉按摩: 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s,无 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防引起脑部 缺血; 压迫眼球 眼球向下,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 10-15s 无效试另侧。青光眼高度近视老人禁用。
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电除颤

首选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用300-360J电击。反 复三次后若无效,应快速给予肾上腺素1mg, 或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胺碘酮150-300mg后 再重复电击。
静点5%碳酸氢纳100ml纠正酸中毒。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和诱因,以防复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心率160一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2.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导或原来存在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不正常; 3.P波为逆行型(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 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 恒定关系; 4.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下传的 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病因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 预防复发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抗凝:预防栓塞 治愈:RFCA (射频消融术)
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有较高栓塞发生率,应长期 抗凝 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INR(国际化 标准比值)维持在 1.5-2.5之间 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 300mg 警惕抗凝药物的出血并发症
60 =75次/min 如: 0.80S
心电图检查
目测法: 如P-P间距为两个大格则 心率( HR )= 300/2 =150次/分 如P-P间距为三个大格则 心率( HR )= 300/3 =100次/分 2、当心率绝对不规则时(如房颤) 心率(HR)=测定6秒(30个大格)内的P波 数(作为起点的P波或R波数不算在内)乘10, 即为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房颤分类
持续时间:
1. 阵发性(paroxysmal)(<48h) 2. 持续性(persistent)(>48h) 3. 永久性(permanent) (>6个月)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病、 特发性(孤立性)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
房颤治疗

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1)三电极 · 负极(红): · 正极(黄): · 接地电极(黑): (2)五电极 · 右上(RL): · 左上(LA): · 右下(RL): · 左下(LL): · 胸导(C):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测量
1、心电图纸的记录单位
0.1mV
0.04s
2、心电图波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检查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bpm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不整齐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