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优选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螺原体属 Spiroplasma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1. 鉴定性状:G-,短杆状,大小
0.6~1.0×1.0×1.5~3.0µm;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 菌落白色或灰白色,无色素;好气,呼吸型;最适 温度25~28℃。
2. 重要种: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为害多种植物引起根癌病。
3. 质粒:Ti质粒,Ri质粒,细菌素质粒
◆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鉴定性状:G-,短杆状、直或稍弯, 大小0.5~1.0×1.5×1.5~4.0µm;鞭毛 单或多根,端生;菌落灰白色,有 些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 好气,呼吸型;最适温度28~30℃。
Pseudomonas属细菌引起的 细菌性叶斑病,一般病斑 中央褐色,边缘深色,受 叶脉的限制病斑常呈 多角 形,有时外围有一黄色晕 圈。在显微镜下镜检病斑 组织会看到细菌溢 。在单 子叶植物上病斑常呈条斑 或条纹形状 。
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Corynebacterium
食酸菌属Acidovorax 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Ralstonia 欧氏菌杆菌属Erwinia 泛菌属 Pantoea 木杆菌属Xylella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二)原核生物的分类 1. 分类单元 ◆ 界、门、纲、目、科、属、种。 ◆细菌属的特征: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
性状、遗传性状。 ◆ 模式菌系(type strain):是种的命名菌系,由
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菌系组成种。 ◆致病变种(pathovar,简称pv.)指在种下以寄主
范围和致病性差异来划分的组群,即在不同寄主 上有稳定而不同的致病反应。
樱桃疫病(Pseudomonas )
玉兰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菊花叶斑病 (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 )
Water soaked spots appear sunken with concentric circles, turning dark brown to black. Infection occurs through wounds, usually in wet conditions
对抗菌素的反应:青霉 素对G+细菌作用较大, 但对G-细菌作用则较小; 而链霉素对G+和G-细菌 都有杀灭作用。因为植 物病原细菌大多属阴性 细菌,因此农用链霉素 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 鞭毛:从细胞质膜和细 胞壁伸出细胞外的蛋白 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 细菌具有运动性。 除此之外,还有菌毛、 性毛、粘质层
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又称柔壁菌门或无壁 菌门。菌体无细胞壁, 只有1层单位膜包围在 菌体四周,厚约 8~11nm,无肽聚糖成 分。营养要求严格, 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煎蛋”形菌落;对 四环素类敏感。
植原体属 Phytoplasma
鞭毛的类型:极 鞭和周鞭。各种 细菌的鞭毛数目 和着生位置不同, 是细菌分属的重 要依据。
(3)质粒 环状DNA,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可复制遗传。编码细
菌的许多性状,如对抗菌素的抗性等。 质粒已被证明与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根癌农
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存在一种诱癌质 粒—Ti质粒,能使多种植物形成冠瘿瘤。
根癌农杆菌
月季根癌病
3、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
(1) 繁殖方式:裂殖,大肠杆菌20min 可裂殖一次。 (2)生长条件:营养、温度、pH值 ① 营养:异养,碳源(糖、蛋白质)、 氮源(有机或无机氮) ② 温度:适温26~30 ℃, 环腐病菌20~23 ℃,青枯病菌32~37 ℃ 。致死温度为 48~53 ℃ ,10min ③ pH:7.0~7.2 (3) 遗传:染色体基因,质粒基因
2. 原核生物的命名 种(拉丁双名法),如根癌土壤杆菌 (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亚种:胡萝卜软腐欧氏菌黑胫亚种(Erwinia caratovora subsp. atrosepitica) 致病变种:油菜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厚壁菌门(Firmicutes) 软壁菌门(Tenericutes)
细胞壁厚度为7~8nm,肽聚 细胞壁厚10~15nm,肽
糖含量8%~10%;G-。 聚糖含量50%~80%;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G+。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棒状杆菌属
3. 分类系统 目前国际公认和普遍采用的是伯杰氏分类系统《伯 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9th Edition,1994)。 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
其中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包括没有进化 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和高盐细菌。
优选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的 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形态和大小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 大小为0.5~0.8μm×1~3μm, 少数是球状。 观察:100×10~40X
细菌形态及鞭毛着生方式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及其结构,与细菌的某些 染色反应和药物敏感性有 关,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兰 氏染色。(细菌分类的一 个重要依据)。细菌对革 兰氏染色的反应有G+和G-。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G-, 少数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