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勾股定理逆定理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2)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包括:
情境创设/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评价检测/巩固提高/预习、复习等方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讲授启发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请说出它的内容及用途;并说明它与勾股定理的联系与区别.
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5,2,1===c b a ; (2)5.2,2,5.1===c b a (3)6,5,5===c b a
2、借助三角板画出如下方位角所确定的射线:
①南偏东30°;②西南方向;③北偏西60°.
【活动二】合作探究
例 1 某港口P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3,BC=4, 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学生通过思考举手回答及总结得出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

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相互交流
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
QR=30;
⑷因为
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2)教师提出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相关图形吗?
读题是学生理解题意的重要环节,只有正
确接收有关信息,才能为下一步利用这些
信息进行分析打好基础。

画图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
学生能准确的画出也可利用
学生画的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画图也是
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明确,
仅仅基于测量结果得到的结
论未必可靠,需要进一步通
过说理等方式使学生确信结

② ③
解:∵ AB=3,BC=4,∠B=90°, ∴ AC=5.又∵ CD=12,AD=13, ∴ AC2+CD2=52+122=169. 又∵ AD2=132=169, 即 AC2+CD2=AD2,
∴ △ACD 是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问题2 通过例1及例2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像18,24,30;3,4,5;5,12,13这样的勾股数,大家有没有发现18,24,30;3,4,5 这两组勾股数有什 么关系?
追问1 类似这样的关系6,8,10;9,12,15是否也是勾股数?如何验证?
追问 2 通过对以上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结论:若a ,b ,c 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 ,bk ,ck
(k 为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 【活动三】巩固拓展
练习1: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域,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已知A 、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测得离C 艇的距离是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 分析:为减小思考问题的“跨度”,可将原问题分解成下述“子问题”:
(1)△ABC 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走私艇C 进入我领海的最近距离是多
11
345123622+=⨯⨯⨯⨯
少?
(3)走私艇C 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
练习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 ,∠A=∠B=∠C=∠D=90°.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是CD
上一点,且 .
求证:∠AEF=90°.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用途及用法,你能说说吗?
(2)通过对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结论? 作业:1)第34页练习第3题 2)第34页3、4
进行自主小结,注意倾听同伴意见,反思梳整存在问题。

按要求独立完成
作业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复习,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
1
4=CF CD A B
C
D E
F A M
E N
C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