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思考题
1.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吸烟与吸毒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家庭的主要功能如何?
4.什么叫心身疾病? 有何特点?
5.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主要指人类生存的外部社会条件,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婚姻、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及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发生变化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及个人的社会生存状态,更多地是一些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则着重于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心理发育和心理反映的特征,更多地带有主观色彩。
二者的联系在于:社会因素是心理因素的外部来源,其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心理素质的折射,构成心理因素的具体内容。
心理因素则是社会因素在个体脑中的主观反映。
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而不是躯体感受来起作用的。
所以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起作用的,故一般通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2.吸烟的主要危害
吸烟增加人群患多种癌的危险性,特别是肺癌。
在长期吸烟的人中,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发病率也很高。
十几个国家的调查说明,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等均与吸烟有关。
其他调查表明,吸烟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较不吸烟者增加1-2倍。
吸烟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而危害不吸烟人群。
家庭有人吸烟,子女气管炎患病率比不吸烟家庭高2-3倍。
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吸毒的主要危害:
对健康的危害:吸毒行为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吸毒一次过量必然引起中枢神经的过度兴奋而衰竭或过度抑制而麻痹,导致死亡。
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
征和痴呆。
中枢神经的受损进而央及机体的各器官、系统,使患者极度衰弱,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吸毒还可能感染艾滋病。
对家庭的危害:在经济上,吸毒者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成瘾造成的疾病、事故与劳动能力下降,出勤率减少同时也造成经济损失。
成瘾后个性改变给家庭幸福造成极大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者容易发生各种犯罪行为而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尚。
3.(1)生养和教育子女。
(2)生产和消费。
(3)赡养父母和老人(4)提供休息娱乐的特殊环境。
4.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性疾病,指一组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躯体疾病或综合征,其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均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特点:(1)必须有躯体症状和与躯体症状有关的体征。
(2)发病原因是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
(3)通常限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和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4)同样性质和强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的生理反应。
(5)遗传和性格特征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合理营养、适度睡眠、积极锻炼、缓解心理压力和保持心态平稳、定期体检、不吸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正确看待疾病和死亡等。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期望方向上的行为。
主要特点是该行为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的,例如吸毒、吸烟、酗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