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良性:结核,疟疾,粒缺 恶性:白血病,MDS
增加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恶性:MM
增加
良性:AA,粒缺,慢性感染 结缔组织病,寄生虫,
二、常用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li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NaF抑制试验及特异 性酯酶染色(specific esterase,SE) 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tion,AS) 铁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 phosphatase,ACP)
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s action,PAS) 鉴别红白血病与其他幼红细胞增多的疾病:
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的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 积分值增高。 巨幼贫、溶贫时幼红细胞多阴性
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ALL,CLL ,淋巴 瘤白血病),其淋巴细胞的PSA染色积分值增 高; 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时,淋巴细胞积 分值正常。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alkaline Phosphatase,NAP)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 叶及杆状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CML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CML时NAP活性明显 减低,类白血病反应NAP活性极度增高。 PNH与AA的鉴别:前者NAP活性减低,后者增高。 急性白血病AL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 NAP活性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减低。 其他血液病:淋巴瘤、骨髓增值性疾病、慢性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等NAP活性中度增高。 其他情况: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妊娠及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 NAP积分可增高。
结合血象分析
诊断 疗效
疑难或不典型细胞 骨髓象报告 注意事项
•取材,涂片, 染色良好是准 确报告的基础
临床意义——正常骨髓象:
粒细胞系: 50~60% 原粒<2% 早幼粒 <5%; 红细胞系: 20%左右 淋巴细胞系: 20%; 单核细胞: <4%; 浆细胞: <1%。 巨核细胞系统:1~133/片,平均36/片
原因未明的发热、淋巴结、脾或肝肿大、骨痛或关 节痛时,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 所引起。此外,某些疾病可以有血液学改变但非造 血系统疾病,故骨髓检查可作鉴别诊断。
禁忌症是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等
标本制备
部位: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胫骨粗隆 采集:迅速,少量,抗凝? 涂片:手法,肉眼观 染色:wright,Giemsa
CD22+CD33+CD43+/83+D52+CD7+CD452+
正常B淋巴分化过程的抗原表达
antigens
I
II III
CD103+CD19+CD222+CD342+CD45+TdT+
CD102+CD19++CD20+CD222+CD45+ CD5+CD10+CD19++CD203+CD22+CD453+
铁染色临床意义
缺铁与非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细胞 内铁阳性率减低,常<15%,细胞浆内铁粒变 小、变淡。 非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时,细胞外铁多为++到+++,细 胞内铁阳性率增加。感染性贫血时外铁正常或 增高,铁粒幼细胞减少,提示铁利用障碍。
酸性磷酸酶染色
FAB:ALL
ACP染色呈阳性反应(桔红色粗大颗粒)提示为T淋巴细胞白血病
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s action,PAS) 【正常参考值】 有核红细胞呈阴性反应; 淋巴细胞多呈阴性,少数弱阳性; 粒系中,原粒细胞糖原染色(-),早幼粒 以下阶段为(+),逐渐增强; 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阳性反应
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红比例小于2:1。
粒细胞减少,如粒缺; 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红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症等。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减少
再障,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良性:类白血病 恶性:白血病
增加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减少
再障,纯红再障
过氧化物酶染色
【原理】 分解H2O2 氧化底物(如联苯胺) 【结果】强阳性:胞质中蓝黑色颗粒粗大而密集 弱阳性:胞质中蓝黑色颗粒细小而稀疏 阴 性: 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 【正常参考值】 POX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统,原粒细 胞为阴性,随细胞的成熟反应越强,但嗜碱性粒细 胞为阴性。原单核细胞一般阴性,幼稚和成熟单核 细胞弱阳性。淋巴、巨核、幼红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良性:增生性贫血 恶性:白血病
增加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减少
再障,白血病,骨纤,药物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恶性:白血病,MPD
增加
ITP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恶性:白血病,淋巴瘤
增加
良性:病毒、细菌感染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原始
体积 外形 核浆比 核形 大 圆(椭圆) 核大质少 圆(椭圆) 凹陷
幼稚
成熟

大多圆、椭圆、卵圆 形,巨核不规则
核小质多 分叶
核仁 核染色质
胞浆
多、清晰 细致
深蓝、少
少(不清) 疏松
灰蓝
消失 粗糙(块状)
粉色、多
各系细胞形态学特点
红系细胞 单核系细胞
粒系细胞
酸性磷酸酶染色
(acid phasphatase,ACP)
帮助诊断毛细胞白血病(HCL)
HCL抗酒石酸ACP阳性 淋巴瘤白血病及CLL的ACP阳性但可被酒石酸抑制
帮助鉴别T/B淋巴细胞:TL(+),BL(-) Gaucher Cell阳性而Niemanm-Pick Cell阴性。 单核、组织、网状、巨核细胞ACP染色均呈阴性反 应,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时异 常细胞阳性。
骨髓象分析
结合血象分析
诊 注意事项
•多种手段综合分析 •下阶段划分优先 •重取标本
骨髓象分析
结合血象分析
诊断 疗效
疑难或不典型细胞 骨髓象报告 注意事项
•肯定性诊断 •支持临床诊断 •排除性诊断 •描述性报告
骨髓象分析
显微镜检的内容
低倍镜检查: 观察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观察巨核细胞。7~35个/1.5*3cm2 异常细胞:组织细胞,R-S细胞,转移癌,戈谢细胞,尼曼皮克细胞 选择油镜观察区域 油镜检查: 取材 细胞形态 分类计数 粒红比 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外铁增高,环形铁 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15%以上
细胞外铁观察
++++ 血色病
++ +++ 感染 AA、铁粒幼贫血
+++ AA、铁粒幼贫血
+ NBM — IDA
阳性为蓝绿色沉淀
三、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标志 免疫表型分析
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标记
T淋巴 B淋巴 粒系 单核 红系 巨核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付斌
内容概述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适应症及标本制备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骨髓象分析 临床意义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 酯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糖原染色 铁染色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正常骨髓细胞的免疫标志 免疫表型分析 骨髓病理学检查 意义 正常骨髓组织的形态学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病理学诊断 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 贫血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多发性骨髓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原染色
MA 幼红细胞呈阴性反 应
AML-M6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 应
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s action,PAS) 鉴别某些细胞类型:
不典型的巨核细胞与李-斯(Reed-sternberg) 细胞的鉴别: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一般为阴 性或弱阳性反应。 Gaucher Cell阳性而Niemanm-Pick Cell一般 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腺癌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骨髓转移时有助于与 白血病细胞的鉴别。
Hypocellularity (50:1), reductive activity Normocellularity (20:1,activity)
Hypercellularity(10:1) obvious activity
Marked hypocellularity (3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