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丙烯腈生产技术第一节 概 述 一、丙烯腈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 丙烯腈英文简写为AN 。
在室温和常压下为无色液体,易燃,易爆,有刺激性臭味,剧毒,与水部分互溶,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
工作场所丙烯腈最高允许浓度为20 ppm 。
丙烯腈分子具有双键和氰基,性质活泼。
二、生产方法简介生产丙烯腈有多种方法。
环氧乙烷法制AN ,这种方法生产技术容易掌握,生产的丙烯腈纯度较高,但原料不易得,价格昂贵,在乙炔氢氰酸法工业化后逐渐被淘汰;乙炔法是利用乙炔与氢氰酸合成丙烯腈,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成本比环氧乙烷法低,但丙烯腈与副产物分离较困难,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仍沿用这种方法,规模一般较小。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流化床丙烯氨氧化法成为世界各国生产AN 的主要方法。
丙烯氨氧化法原料便宜易得,工艺流程简单,对丙烯纯度要求不高,炼油厂含丙烯50%以上的尾气即可使用,生产成本大约是环氧乙烷法的40%~50%,是乙炔法的50%~55%左右,产物分离相对容易,产品纯度高,是目前最先进最经济的合成路线。
本章主要介绍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生产技术。
第二节 丙烯腈生产的工艺原理一、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原理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过程中变化较为复杂,可用下述反应方程式描述: 主反应:2332223CH CH CH NH O CH CH CN +3H O 512.1kJ/mol 2m r H θ--=++=∆=-−→知识目标● 了解丙烯腈产品规格、性质、用途和工业生产方法;● 了解丙烯腈生产中主要设备的结构、控制方法及三废治理、安全卫生防护; ● 理解丙烯腈生产过程的原理及工艺参数条件分析方法; ● 掌握丙烯腈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及工艺流程图的阅读分析。
能力目标● 能进行丙烯腈生产工艺条件的分析、判断和选择; ● 能读懂丙烯腈生产设备布置图和主要设备装配图;副反应:23322CH CH 3NH 3O 3CH N +6H O 942kJ/mol CH m r H θ++≡∆=-=−→ 生成氢氰酸的量约占丙烯腈质量的六分之一。
2332222CH CHCH 3NH 3O 3CH CN +3H O 362.8kJ/mol m r H θ=++∆=-−→生成乙腈的量约占丙烯腈质量的七之一。
23222CH CHCH O CH CH CHO +H O 352.8kJ/mol m r H θ=+=∆=-−→生成丙烯醛的量约占丙烯腈质量的百分之一。
232229CH CHCH O 3CO +3H O 1920.9kJ/mol 2m r H θ=+∆=-−→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约占丙烯腈质量的一半,是副产物中产量最大的一种。
除以上副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醛、丙酮、丙烯酸、丙腈的副反应,但产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以上主反应和主要副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要特别注意反应器的温度控制。
二、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一) 反应机理1.烯丙基的形成 在反应过程中,丙烯分子中的-C 上的C —H 键首先进行反应,形成烯丙基。
在Mo-Bi-O 系催化剂上烯丙基的形成过程,存在不同看法,较成熟的一种看法认为,丙烯首先吸附在Mo 6+附近的氧空位上,然后-C 上的C —H 键发生解离分裂出H +,释放出一个电子形成烯丙基。
3CH CH2CH +-H-e2[CH CH2CH ]烯丙基继续脱氢,与晶格氧结合而生成氧化产物丙烯醛。
2.丙烯腈的生成 系统中的NH 3吸附在Bi 3+离子上脱去两个H +,并释放出两个电子而形成NH 残余基团。
烯丙基与NH 结合并脱去两个质子和释放出两个电子而形成丙烯腈。
3NH +-2H-2e[NH]2[CH CH 2CH ]+[NH]+-2H-2e2CH CH CN 2CH CH2CH +-H晶格氧2CH CHCHOH +与晶格氧结合成OH -后生成H 2O 。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氧获得电子后,转化为晶格氧,并使低价钼离子氧化为Mo 6+,形成氧化还原循环。
(二) 动力学分析根据上述反应机理,丙烯氨氧化的动力学图式可简单表示如下:其中,k 1、k 2、k 3分别为3个反应的速度常数。
曾在PBi 9Mo 12O 52(50%)-SiO 2(50%)的催化剂上对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实验数据推算得到在430℃时,k 1:k 3 =1:40,这说明丙烯腈主要是由丙烯直接氨氧化得到的,丙烯醛是平行副反应产物。
对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是:当氧和氨的浓度不低于一定浓度时,对丙烯是一级反应,对氨和氧都是零级。
反应控制步骤为丙烯脱氢形成烯丙基的过程。
第三节 反应工艺及设备一、工艺条件的影响及控制(一) 反应对原料的基本要求1.催化剂 丙烯氨氧化的催化剂一般用钼铋类催化剂。
随着工艺的发展先后形成了几代催化剂,第一代催化剂的AN 收率可达75%~78%;第二代催化剂的AN 收率可达81%,丙烯的转化率为98%;现在第三代催化剂,AN 收率还可提高。
2. 氨 合成氨生产的合格品,规格为:NH 3 >99.5 %;水 <0.2 %;油<5×10-5。
3. 丙烯 原料丙烯是从烃类裂解气或催化裂解气分离得到的,也可以使用聚丙烯合成中液相和气相回收的丙烯。
原料丙烯中可能含有乙烯、乙烷、丙烷及C 4,也可能有硫化物存在。
丙烷等烷烃对反应没有影响,但会稀释反应物浓度。
乙烯分子中无-H ,不如丙烯活泼,所以少量乙烯的存在,对反应不会产生影响。
丁烯及高级烯烃存在会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它们比丙烯更易氧化,会降低氧的浓度,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正丁烯氧化得到甲基乙烯酮(沸点80℃)以及异丁烯氧化得到的甲基丙烯腈(沸点90℃),沸点与丙烯腈接近,会给丙烯腈的分离精制造成困难,所以应严格控制。
硫化物会使催化剂活性下降,应去除。
对H 2、O 2、H 2O 、CO 、CO 2的含量没有要求。
具体指标如表7-1:表7-1 反应过程对原料丙烯的基本要求丙烯 乙烯 丁烯及丁二烯丙炔 丙二烯 硫 燃烧法测得硫≥95%<0.1%<0.1%<1×10-5<5×10-5<1×10-5<5(二) 原料配比k 1 (1)CH =CH —CHOCH 2=CH —CN CO 2 + H 2Ok 2 (2)k 3(3)主要%%合理的原料配比是保证丙烯腈合成反应稳定、减少副产物、降低消耗定额以及操作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严格控制合理的原料配比是十分重要的。
1. 丙烯与氨的配比丙烯即可氨氧化生成丙烯腈,也可氧化成丙烯醛,都是烯丙基反应。
丙烯与氨的配比对这两种产物的生成比有密切的关系。
氨的用量越大,生成的丙烯腈所占比例越大,根据反应方程式,氨与丙烯的理论配比应为1:1,若小于此值,则副产物丙烯醛生成量加大。
丙烯醛易聚合堵塞管道,并影响产品质量。
相反,如果比值过高,则需要大量的NH 3参加反应,会增加酸洗处理时H 2SO 4的耗量和中和塔的负担,对催化剂也有害。
因此,生产中氨/丙烯的比值一般在1.15~1.20之间。
如图7-1为丙烯与氨的配比对产品售率的影响。
2.丙烯与空气的配比丙烯氨氧化是以空气为氧化剂,空气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氧化结果。
如果空气/丙烯的比值过低,尾气含氧量低,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造成丙烯转化率和丙烯腈收率降低。
相反,而如果空气用量过大,尾气中剩余含氧量过高,会使稀相有机物燃烧氧化,随空气带入的惰性气体增多,使混合气中丙烯浓度降低,从而使生产能力大为下降。
生产中空气/丙烯的比值一般在9.2~9.7之间。
3.丙烯与水蒸汽的配比从丙烯氨氧化反应方程式来看,并不需要水蒸汽参加。
生产中加入水蒸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水蒸汽有助于反应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出来,从而避免丙烯腈的深度氧化;(2)水蒸汽在该反应中是一种很好的稀释剂。
如果没有水蒸汽参加,反应很激烈,温度会急剧上升,甚至发生燃烧,而且如果不加入水蒸汽,原料混合气中丙烯与空气的比例正好处在爆炸范围内,加入水蒸汽对保证生产安全防爆有利。
(3)水蒸汽的热容较大,可以带走大量的反应热,便于反应温度的控制。
(4)水蒸汽的存在,可以消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炭。
水对合成产物收率的影响不太显著,一般情况下,丙烯与水蒸汽的摩尔比为1:3时,效果较好。
原料配比是通过孔板流量计测量,由自控系统调节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NH 3/C 3H 6(摩尔比)图7.3.1 丙烯与氨配料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收率图7-1的,当然,也可用计算机来执行。
(三)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不仅影响反应速度,也影响反应选择性。
反应温度根据催化剂的性能而定,选在催化剂选择性和活性较高的温度范围之内,再根据几种参数确定。
根据试验研究,丙烯腈开始生成的温度大约为350℃,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丙烯腈收率增加,而副产物氢氰酸、乙腈的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温度对丙烯转化率和丙烯腈收率及副产物氢氰酸、乙腈收率的影响见图7—2和图7—3。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30~52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丙烯转化率增加,即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剂长期使用活性会下降,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丙烯腈收率在温度约为460℃时已达到比较高的值,而此时副产物氢氰酸和乙腈的收率较低,且随温度升高,丙烯腈收率无明显增加;当温度超过500℃时,丙烯腈收率降低,结焦逐渐增多,有堵塞管道现象出现,此外,由于深度氧化反应的发生,生成大量的CO2,放热量较多,反应温度不好控制,甚至发生燃烧,因此,反应温度超过500℃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降温。
工业上一般控制反应温度在450~470℃之间。
生产中是通过移走反应放出的热量来维持和控制反应温度,为了使反应温度维持准确,要求通入流化床冷却管的软水的量能“微分"控制。
即在保证总传热量的同时,设计尽可能多的组数,每一组的传热面积较小,通入较少软水量,可以控制关闭或打开若干组水管,来“微量”调节,达到准确控制的目的。
这一切都由自动控制仪表来执行,也可以由计算机来实现。
(四)反应压力从热力学观点来看,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是体积缩小的反应,提高压力可增大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同时,反应器压力增加,气体体积缩小,可以增加投料量,提高生产能力。
但在直径为150 mm反应器的试验中发现,当丙烯氨氧化反应在加压下进行时,虽然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反应结果却比常压反应时差,如图7—4及图7—5所示。
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常压操作。
在丙烯腈的生产中,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反应器的入口压力在3.92×104~9.8×104Pa。
24681压力,×104Pa图7.3.5 反应压力对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常压9.8 1.47丙烯醛氢氰酸乙腈图7-5压力,×104Pa图7.3.4 反应压力对丙烯腈收率的影响图7-4常压下反应和加压下反应的一系列情况,可以发现有如下差别: (1) 随着反应压力的提高,丙烯转化率、丙烯腈单程收率和选择性都下降,而副产物氢氰酸,乙腈,丙烯醛的单程收率却在增加。